魏延馬謖自去安排軍士在城外下寨不提,楊清領著諸葛亮等人進了街亭城池。
見得城內一片狼藉,眾軍又幾乎個個帶傷,諸葛亮不禁對楊清歎道:“這些天真是辛苦你們了,不是爾等在此浴血奮戰,隴右形勢怕已是急轉直下了。”
“丞相交予清防守之責,我自當儘心竭力,今幸將校效死、士卒用命,街亭尚在我手,張郃等一乾魏賊無力深入,戰局仍在我手啊。”楊清一邊將諸葛亮等人讓進廳內,一邊回道。
進入官衙大廳,眾人一一落座,諸葛亮接續問向楊清:“張郃大軍退走了嗎?”
“回丞相,張郃大軍業已退回南山西北麵的大營,我軍斥候正在嚴密監視其動向。”楊清道。
諸葛亮道:“魏軍傷亡幾何?”
“回丞相,據我與安國、子均將軍他們估算,到今日,魏軍已傷亡上萬人。”
諸葛亮又問道:“你們還剩多少兵馬?”
楊清歎了口氣,答道:“丞相,我上萬大軍現在已不足四千人,後軍與安國的虎步右營可謂損失慘重啊。”
“你們有大功於社稷,朝廷是不會忘記的,吾將奏明天子獎賞有功將士、撫恤陣亡士卒,至於你與安國所轄部屬,隻要再遇征兵,許爾等先行補充。”
楊清聽了與關興王平二人互相對視一眼,一起抱拳道:“謝丞相。”
“天色已完,爾等退下早些安歇,明日整備兵馬與魏軍一決勝負。”諸葛亮又道:“明之你留一下。”
眾人聞言各自散去,不一會兒廳內隻剩下諸葛亮和楊清兩個人。
“明之,汝對張郃大軍怎麼看?”諸葛亮搖著羽扇問道。
楊清沉吟片刻後,回道:“丞相,張郃所率魏軍俱是精銳,不僅步騎齊備,就是軍士的個人武藝也皆為上乘,不愧是曹魏一等一的強軍,又兼張郃智勇雙全,委實不好對付。”
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楊清見他麵容嚴肅,語氣一轉,續道:“隻是彼輩千裡奔襲必定兵困糧乏,這些天又久攻街亭不下,銳氣早已耗失,尤其今日見我主力大軍前來,張郃心中必定驚疑。兩相抵減,明日會戰我軍至少無戰敗之理。”
“吾提大軍前來,國中精兵俱會此地,無論是鬥陣、鬥將還是鬥兵,吾都不畏懼。”諸葛亮自信地說道:“吾擔心的是,明日張郃不敢出營與我交戰,若是如此,我軍也不好強攻。”
楊清笑道:“丞相這是考我呢,明日張郃怎能不出戰?不說我軍已繞至其後、斷其糧草,就是彼向來視我軍多為新卒,早就想與我軍在野地會戰了。”
“哈哈,明之你啊,對局勢依舊洞如觀火,勝眾人遠矣。”諸葛亮笑著讚道。
楊清謙道:“丞相這話真是羞煞我了。”
諸葛亮笑了笑,又問了些張郃指揮風格等問題,二人聊至深夜方才散去。
“好了,時候已是不早,早些回去歇息,明日隨吾迎敵。”
楊清起身告辭道:“諾。”
話說魏軍大營內,張郃也在連夜聚集眾將議事。諸葛亮大軍來到街亭可讓魏軍眾人吃了一驚,現在斥候沒有回報,張郃不知諸葛亮是攻破上邽而來還是沒有破城就已前來。
眾將議論不已,沒有定論。護軍戴陵見眾人疑慮萬分,遂對張郃言道:“將軍,無論上邽城丟沒丟,現在我等的精力應放在諸葛亮大軍身上。要我說,上邽丟也好,未丟也罷,我等上隴救援總要與蜀軍主力做過一場。
現在好了,諸葛亮親率大軍前來,隻要我軍能一鼓作氣掃滅蜀軍,那隴右諸郡不是不救自複嗎?更何況,若能將諸葛亮擒殺,不僅隴右得以順利收複,就連揮師南下剿滅西蜀此不世之功亦在我等手中啊。”
張郃聞言眼前一亮,暗道:“是啊,諸葛亮大軍既然來了,上邽城的得失就沒那麼重要了,隻要能一舉殲滅蜀軍,哪裡還用去在意上邽、祁山的存亡?說不定,平滅偽蜀的功績也可收於囊中啊。”
於是張郃激動地說道:“此言有理,我等還未南下去尋蜀軍主力,不曾想諸葛亮自己就送上門來了。諸位,隻要我等擊破蜀軍擒殺葛賊,王命即可回複,不僅如此,裂土封爵也不在話下。”
“我等願效死力。”眾將被這美好的前景所誘,齊聲應道。
張郃霍地站了起來,朗聲說道:“眾將聽令,明日會戰蜀軍,定要一戰破賊。”
“得令。”眾人回道。
次日一早,張郃就遣使至街亭遞下戰書,諸葛亮覽畢笑了笑,遂在戰書上批下正合吾意四個大字,又叫使者回去轉告張郃約定一個時辰後在城外交戰。
諸葛亮大聚眾將分派各自任務,又令軍士飽食一頓,待時辰到了,留下楊儀胡濟等文官並王平領著三千後軍守城,自提大軍出城布下八陣待敵。
很快,張郃統領大軍按時趕來,兩軍相對,各以弓箭射住陣腳。雙方兵力幾乎相等,漢軍這邊有三萬多人馬,魏軍那邊也有步騎不下三萬。
三通鼓罷,魏軍陣中門旗打開,張郃一馬當先,賀第、潘羽、成順等魏將隨後而出。
而漢軍這邊也是如此,魏延、吳懿、楊清一眾大將相繼出陣,一列排開,隨後又見兩名軍士推著一架四輪車出得陣來,但見諸葛亮端坐於四輪車上,手搖羽扇,神色自若。
“來者可是諸葛孔明?”張郃高聲問道。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應道:“正是。足下可是張郃將軍?”
“確是張某。”張郃抱拳見了一禮:“久聞公之大名,不想你我二人今日卻在戰場上相會。”
“將軍久在奸逆治下,你我見麵怕也隻能如此了。”諸葛亮笑道。
張郃聞言劍眉一挑,冷哼一聲:“吾主承受天命,法堯禪舜,坐鎮中原,四海歸心。今容汝蜀、吳二國者,非中國之兵不強,乃是吾主寬厚仁慈,恐傷百姓之故。
不想汝不識天數,自不量力,偽詐疑兵,襲我州郡,實乃自取滅亡耳!今吾奉天子詔書統大軍上隴,爾等覆滅就在今日。
不如省心改過,棄暗投明,歸順我大魏,如此吾當上表天子,赦免前罪,汝等非但皆得全生,就是封侯受爵亦非不可能之事。望爾深思,切勿自誤。”
楊清聽了張郃的話頓覺耳熟,記起昔日陳群、王朗等輩寫信勸降諸葛亮幾乎也是這些話,心中一陣無語,暗道魏國這幫人就沒點新詞嗎?
諸葛亮哈哈一笑:“曹氏篡位,神人共憤,幸我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漢室終得保全。今吾奉大漢天子詔書提兵北上,討賊興漢,王師所到之處,軍民莫不高舉義旗、反魏歸漢,此乃天厭曹氏逆行所致。
汝也曾為漢臣、食漢祿,不思報效,反助篡逆,豈不自恥?今王師已至,汝等還不下馬投降,更待何時?不然刀兵一起,爾等必遭雷霆一擊,粉身碎骨就在今朝。”
“哈哈,丞相其實也差不多還是那些套話。不過兩軍對壘,打打嘴仗也算老傳統了,隻是效果能有多少,就不曉得了。對付張郃這等跟隨曹氏多年的老將,還得手上見真章。”諸葛亮一說完,楊清就忍不住腹誹道。
諸葛亮從道德層麵對張郃大為攻擊,張郃果然無法辯駁,羞慚滿麵,自覺再說下去不是諸葛亮對手,遂冷冷回道:“大言不慚,既如此,你我兩軍還是做過一場。”說罷,打馬轉回了陣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