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
看到韓易的動作,凱文-哈特也剜起自己那份魚子醬與蛋清,一股腦塞進了嘴裡。
“當我吃魚子醬的時候,golln。”
“請啟發我一下,凱文。”韓易大概理解凱文話語裡的含義,但他更希望後者能挑明,這樣對接下來的談判和對接也有好處。
“我不太清楚你這句話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願意減少800萬美元的片酬,那麼同樣的,我對700萬美元的激勵獎金也不會那麼在乎。”凱文-哈特將餐盤歸到一旁,雙手交疊撐在桌麵上,身體前傾,“如果我接受2500萬美元的投資,我希望將它全部投入到《勇敢者遊戲》裡。”
聽到這句話,韓易稍稍坐直身子,似乎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凱文-哈特的敬意。
一位有紀律性,且信念堅定的賭徒。
這就是那種最有機會在好萊塢綻出璀璨光華的角色。
“所以說,你的意思是,9000萬美元的製作費用裡,你想讓hrtbet占更多份額。”
“並非如此,兄弟,我們不需要內耗。”凱文-哈特舉起手,在兩人之間來回擺動,“我的想法是,如果有足夠的資本,我們為什麼不占有更多的投資額度呢?製作成本之外,我們也可以負擔一小部分的宣發成本,從而換取更高的分成比例。”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試著將初始比例和增長比例分彆提高一些。”克裡斯托弗-查森補充道。
“馬納特娛樂這邊一般是怎麼操作的?”韓易詢問道。
“首先,對於數額比較大的tedel,雙方會按照製作成本的劃分份額進行回收。舉個例子,如果伱投入了50%的製作費用,片方投入了另外50%,那麼當收入轉到製片公司這裡,投資者和片方可以各拿一半,回收各自的成本。”
“成本回收完畢後,一般來說,直到投資方收回110%的投資款項前,片方按照20%的淨利潤比例分成。然後會增長到40%、50%,最高能到65%。我們的操作,跟行業標準差不多,整個行業對於融資都有基準值可供參考。”
喬丹-布羅姆利細致地解釋道。
“這是一種讓投資者聽起來更舒服的話術,實際上,如果投資方能通過80%的淨利潤比例收回110%的投資款,那這意味著影視集團已經連本帶利賺了不少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通過淨利潤收回110%的投資款時,如果按照影視行業的一般淨利潤率來計算,整個項目已經有大概3.1億美元左右的總收入了。”克裡斯托弗-查森在影視行業方麵比喬丹-布羅姆利了解得更為深入,“你也明白的,韓先生,即使有嚴格的投資方監管,電影公司依然能找到很多方法增加淨利潤之前的支出。”
“是的,製片方還需要跟其他參與者分成,製作人、導演,還有像凱文這樣的主演,所以他們實際上拿不到那麼多。不過總的來說,是這樣的,當他們拿到3.1億美元的總收入,我們才能收回1億美元的投資款,並且另外賺上1000萬美元。”
電影集團之所以能做成集團,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對收益和利潤的精準控製。沒有哪家大型影業是靠跟投資者分淨利潤生存的,事實上,擁有自主渠道發行能力的影視集團,甚至不需要通過毛利潤獲利。
電影行業裡,發行分成一般占30%。這意味著,當電影上映,第一筆票房收入到賬時,影視集團先往自己的渠道發行公司兜裡揣30%,再收回p&的成本,隨後收回製作成本。該扣的支出都抵扣完畢後,才會跟資方進行所謂的“利潤分成”。
就算是還在成本回收的階段,那也是得先扣除發行分成和p&費用之後,才能按照投入製作成本的比例進行回收。
來做一個最簡單的數學題,如果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是6500萬美元,宣發成本是3500萬美元,韓易跟索尼五五分攤製作成本,韓易出資3250萬美元,索尼出資3250萬美元,宣發成本則由索尼獨立承擔。
在索尼還能拿到30%渠道發行分成的前提下,如果此時電影能拿到1億美元的票房,也就是在賬麵上打平的話,此時雙方還談不到淨利潤分成,仍在成本回收階段。
這時,索尼會先分走3000萬美元的渠道發行費,然後再回收3500萬美元的宣發費用,最後剩下的3500萬美元,才將按照比例在韓易和索尼之間均分。
韓易分到1750萬美元,索尼分到1750萬美元。
這樣一來,索尼總投入6750萬美元,收回8250萬美元,雖然製片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但整個集團已經淨賺了1500萬美元。
而韓易……總投入3500萬美元,拿到1750萬美元,硬虧1750萬美元。
50%的資方虧損率。
現在知道孤星和花旗為什麼要拋棄索尼影業了嗎?
一般情況下,血賠兩部,小虧四部,再打平兩三部,那至少還能大賺一兩部,投資回報率全靠後者拉動。
而索尼這兩年正好遇到黑客攻擊、維基解密,還有隨之而來的票房毒藥潮。
賺是一分錢沒得賺,虧就是傾家蕩產的虧。
孤星和花旗再不跑,整個聯合基金都玩沒了。
“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資本還對好萊塢情有獨鐘?”韓易歪了歪腦袋,感覺自己聽到的數字有些荒唐,“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能保證10%的投資回報率就不錯了。”
“那是你站在更高的維度上在看問題,易……10%的回報率,已經算是份不錯的金融產品了。”喬丹-布羅姆利笑了笑,“2005年,相對論傳媒的首席執行官瑞恩-卡瓦諾將索尼和環球聯合起來,為兩家影業即將開始的十七部電影做了一個tedel,他整合了6億美元的對衝基金資金,創立了一個叫做gunhllrod的電影基金,為這十七部電影提供融資服務。2006年,卡瓦諾又吸收了7億美元的資金,給另外十九部電影提供金融支持。”
“最後,這個13億美元的投資基金,錄得1.5億美元的回報,另外還有2500萬美元的後續收益……易,如果你是這個基金的投資者,在比私募基金常規退出周期短得多的時間裡,拿到13.4%的回報,你覺得怎麼樣?”
“明白了。”韓易輕舒一口氣,“信息差。”
“是的,普通投資者接觸不到好萊塢,他們能看到的就是一個‘娛樂產業基金’的投資機會。期待不同,滿意度自然也不同。”喬丹-布羅姆利的解釋很精煉,“而且不管是對衝基金的經理,還是私募資本的管理合夥人,他們賺錢的方式本來就多種多樣。影視投資,隻是他們資產包裡很小的一塊而已。你想想,卡瓦諾整合了好幾家對衝基金的投資額度,才拿到6億美元……一個不錯的對衝基金本身要管理多少資金?數十億?數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