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約瑟夫-克勞利,1999年以來,一直擔任紐約州第14國會選區的眾議員……」
「第14選區……代表布朗克斯中部,和皇後區北部?拉丁裔的聚居區?」
「從01年開始重新劃分選區之後是這樣的,在這之前,第14選區包含皇後區和曼哈頓東部。」
「所以克勞利之前在上東區運作?」
「沒有,重新劃區之前,他都在第7選區競選,跟現在的第14選區範圍基本重合。克勞利出生於皇後區,在當地社區中很有影響力,所以不管選區如何變更,民主黨都讓他負責皇後區與布朗克斯的競選。」
「真是奇妙,一個愛爾蘭裔,居然能在拉丁裔社區裡混得這麼好。」
「因為這裡的拉丁裔隻支持民主黨,其他少數族裔也是。不管民主黨派誰,支持率起碼都在70%以上。01年,約瑟夫-克勞利的最終得票率是83.%,沒有比這更一邊倒的選舉了。」
「所以,哪怕不搞競選活動,他的位置也非常穩固。」
「yep。」
「這意味著,他比其他議員,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中選之後的立法議程……和他想獲得的交換條件。」
「幾乎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他會勝選,包括競爭對手弗蘭克-j-斯波托諾,和他自己。」
「到了這一步,這個男人必然有更高的政治追求。」
「讓我們看看他想要達成什麼目標,用什麼方式完成吧……我聽說,他現在更在意的,是另一場公眾看不到的選舉。」
“紐約市擁有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力的音樂生態係統之一,提供著近60000個就業崗位,每年光是工資總額就約0億美元,經濟總產值更是能達到10億美元。”
坐在俄羅斯茶室標誌性的紅色u型真皮沙發上,約瑟夫-克勞利揮舞著餐叉,侃侃而談,他聲音低沉沙啞,語速極快,但發音卻無比標準,沒有任何口音,若是閉上眼睛,韓易甚至感覺自己像是來到了mnbc的演播室,正在接受某位訓練有素的新聞主播的專訪。
約瑟夫-克勞利、喬丹-布羅姆利和韓易三人的午餐地點,於197年由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創立,從tolichnaya蘇聯紅伏特加,到經過裡海鹽師處理的混合鱘魚魚子醬,再到著名的rtr俄式羅宋湯,89年以來,俄羅斯茶室一直是紐約最負盛名的高檔餐廳。
不管是造訪紐約的名流,還是住在本地的富豪,都經常出入於此。薩爾瓦多-達利與簇擁著他的藝術品經紀人、弗蘭克-辛納屈跟芝加哥犯罪集團老大山姆-吉安卡納、倫納德-伯恩斯坦與他的作曲家好友阿隆-科普蘭……俄羅斯茶室的星光實在太過璀璨,以至於那些想要宴請合作夥伴的上東區巨賈,都會下意識地把這裡作為首選地。
一個到處都是名流的地方,更能掩人耳目。
韓易和約瑟夫-克勞利就是教科書式的範例,來自異國的億萬富豪與深耕紐約的公眾人物把酒言歡,這樣的情景,俄羅斯茶室的侍者每天都能看到十好幾回。
午餐時間,人聲鼎沸,賓客往來如織,三人坐在室內東南側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卡座裡,神色如常地低聲交談。
“但這6萬名從業人員裡,並不隻有住在翠貝卡或者上西區的搖滾明星。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其實都是普通人,住在房價高企的紐約少數幾處租金沒那麼誇張的街區,而我,正好代表著這些街區的福祉。”
約瑟夫-克勞利扶了扶眼鏡,義正辭嚴地說道。
“布朗克斯、皇後區,住在這裡的音樂人,給全美國乃至全世界帶來了美妙的旋律,豐富了這個時代的底色。如此偉大的貢獻,卻沒有獲得同等的回報。這就是我希望oundechange能夠讓幕後的工作人員,不管是製作人還是聲音工程師,獲得一部分錄音版稅的主要原因。”
“大概是百分之多少呢,克勞利議員?”喬丹-布羅姆利轉動著無名指上的銀戒,試探性地問道。
“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我的想法,是整體版稅的%到4%之間。”約瑟夫清清嗓子,試圖讓沙啞的聲線變得更加清晰有力一些,“雖然不多,但相比起之前絕大部分聲音工程師完全拿不到版稅的情況來說,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幾百美元也好,幾十美元也好,總能幫助他們在這座城市生活得更好。”
“不僅是這座城市,克勞利議員,您的草案,會讓美國境內的每一位音樂藝術家都因此受益,不管他們住在布朗克斯還是聖莫妮卡。”
說到這裡,韓易低下頭,撥弄起餐盤裡的皮羅什基餡餅,語氣看似漫不經心。
“我們可以怎樣去協助這一善舉呢?也許……可以在布朗克斯或者皇後區設立一個紐約辦公室,專門處理全國範圍內的幕後製作團隊版稅結算?這樣不僅能吸引更多的音樂製作人定居曼哈頓東岸,也能在選區內創造不少工作機會吧?”
“這是個好主意。”
約瑟夫喝了口湯,看了看韓易,不鹹不淡地說道。
“不過……oundechange是隸屬於美國國會,由國會圖書館館長指定的數字表演版稅收取組織,跟bmi和acap有所不同。雖然都是非營利性的組織,但oundechange直接接受政府管轄,組織架構包括董事會構成都是行政端來指派的。想讓這種組織離開dc,在其他城市建立分部,負責明明可以在首都完成的任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什麼布朗克斯可以拿到這種機會,聖莫妮卡或者南海灘拿不到呢?把官方組織往大城市裡放,很容易產生這種爭議。”
“我代表我自己的選區,但同時也對美國的整體利益負有責任。”
約瑟夫-克勞利冠冕堂皇的大詞一套接著一套,找的理由聽上去無比光鮮而正直,但韓易很清楚,這位國會議員,隻不過是對這種蠅頭小利不感興趣而已。
反正不管怎麼擺爛,都能在第14國會選區拿到70%以上的選票,那為什麼還要給選區裡的居民謀福利?
給社群創造更多的工作,把得票率從70%提升到80%,有什麼意義嗎?
約瑟夫-克勞利的野心,早就不在皇後區了。
「所以,克勞利在乎的是哪場選舉?」
「眾議院民主黨黨團的選舉。每屆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之前,民主黨黨團都要召集全體民主黨眾議員,選出新的領導層。」
「每個民主黨議員?」
「是的,每一個。包括波多黎各常駐專員,美屬薩摩亞,哥倫比亞特區,關島、北馬裡亞納群島和維爾京群島的民主黨代表,都會自動成為民主黨黨員的成員,不管你是否願意加入。」
「那麼……黨團裡,有哪些能吸引克勞利的重要職位?」
「黨團每屆要更換九到十一個職位。眾議院黨領袖、眾議院黨鞭、黨團主席、黨團副主席、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主席、四位民主黨政策和傳播委員會聯合主席、一位黨團領導代表,和一位新生領導代表。如果當屆國會民主黨是多數黨,那麼還要選出眾議院議長與議長助理。」
「除了黨團領導代表需要五屆任期以下的議員擔任,新生領導代表隻接受第一次進入國會的新人競選之外,約瑟夫-克勞利符合其他所有職務的要求。易,你覺得他會想要哪個位置?」
「不可能是黨領袖,隻要南希還在,就輪不到其他人,除非她自己主動退下來。黨領袖連任,她用得順手的黨鞭斯坦尼-霍耶也不會走……克勞利想再進一步,最好的位置就是黨團主席。沒看錯的話……黨團主席應該是每兩屆要換一次,今年正好該換了。」
「也不一定,每屆換一個的例子也有……但我想你的猜測是正確的,易,黨團主席,是最適合克勞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