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主有些感慨的拍了拍船塢的內壁,大明這些年暮氣沉沉,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生意也越發難做。
禁海時間長了,沒有大訂單,造過大船的老師傅逐漸凋零去世,漸漸地造船水平也下降嚴重。
“你們現在還有造福船的能力嗎。”楊凡問道。
“千料以下的還能造,再大的就不行了。”
古代造船噸位用“料”表示,換算成噸,1料=0325噸。千料就是三百多噸的樣子。算是中等偏下的的福船吧。
“陰乾的木材有多少”楊凡問道。
造船要用陰乾多年的木材,新砍伐的樹木是不能用的,準備材料這個最耗時間。這也是楊凡要買現成船廠的原因,新建船廠光是準備木料就要好幾年。
“這幾年生意不算好,但是我們也積存了一萬三千多料的木材。都在儲木場那邊,可以去看看,都是十年以上,上好的木材。”
楊凡看了一圈非常滿意,現在造船業不景氣,他接手也很難賺錢,但是他的目的又不是靠造船賺錢。
楊凡主要是想研究一下,高速的船舶。將來好發展海外貿易。
現在大明氣候這個樣子,他是不能指望土地有足夠的產出的,但糧食就整個東亞來說是不缺的,湄公河三角洲、紅河三角洲、暹羅那邊要多少有多少,隻要有訂單他們就給你開荒種植。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都有,那邊糧食不值錢。
運輸就是最大的短板,一般來說,海運的運費最便宜,火車運費是海運的五倍以上。但現在的船舶技術太落後,太依賴季風。往返暹羅和天津要半年左右。讓楊凡感覺無法容忍。
這裡邊的原因有航海導航的技術的落後,也有船舶本身的落後。
這個年代絕大多數船舶航海隻敢沿著海岸線航行,用針路圖來標識沿途的地形地貌,比如遇見的島嶼、山脈、城市、河流入海口等,靠這些來導航。這樣肯定走了太多的冤枉路。
直接橫渡海洋走直線就要有六分儀等導航器材,還需要有訓練有素的專業海員。
船舶本身上,船身的線型、阻力大小、風帆的效率、水密隔艙抗沉性、舵機的效率等等都是製約遠洋航行的因素。
但楊凡可以找到幾乎整個風帆船舶發展的全部資料,買一家船廠,研製先進的船舶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船廠您作價多少。”楊凡問道。
“七千八百兩”廠主說道。
“這點人,也造不了太大的船,這個價格有點高,如果五千兩的話,我願意買下來。”
“這個價格絕對不貴,單單這座船塢,當年成祖朝建造的費用就有五萬兩白銀。雖然二百多年不用了,但挖出來還是可以用的。”
“六千兩,再多我就不要了,畢竟我買來也是要賺錢的,現在造一條漁船也就二三百兩銀子的造價,投入太大收不回來成本。”
“好吧,就六千兩吧,明天咱們就去衙門辦理過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