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牛皮金帳裡,上百人人席地而坐,圍成一圈,正在開會。
這裡麵既有朵顏三衛以蘇布地為首的三十六家,還有哈喇沁諸部台吉。土默特諸台吉也派來了代表。
明末的所謂喀喇沁蒙古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盤踞漠南蒙古的非常鬆散的一個部落聯盟。
所謂的“喀喇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喀喇沁,其首領是黃金家族的後裔,達延汗之孫老把都的子孫。
當時名義上的統治者(也是全喀喇沁名義上的統治者)是所謂的“喀喇沁汗”拉斯喜布,也稱“汗阿海”。
另一位重要的首領,即喀喇沁人所稱的“洪台吉”叫做布顏阿海(明人稱“白言黃台吉”)。
哈喇沁的這些部落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宣府和大同的長城以北。哈喇沁西邊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地區的土默特部。西南是陝北北部,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東部是河北北部的朵顏部。
坐在主位的是一個五十多歲,胡須發黃,而且稀疏的乾瘦老者,他就是哈喇沁名義上的汗,“喀喇沁汗”拉斯喜布(汗阿海)。
“諸位,多餘的話我也不想多說了,那個陰險汗,去年把我們都禍害的不清,今年又強行把漢人奴隸都勒索走了。要不是糧食實在不夠吃,我是不可能給他的,並不是我怕了他。”
拉斯喜布有些心虛的說道,“佛爺和喇嘛們都勸說,讓我放走那些漢人奴隸,蒙古人都餓死了一萬多人,實在是沒有吃的喂養他們,與其讓他們餓死,還不如送到陰險汗那裡去。這也算我做的大功德。”
拉斯喜布(汗阿海)話音一落,立刻下麵一片讚美聲。
尤其是朵顏三十六家的台吉們。這些部落的首領長期與黃金家族一係通婚,所以也被稱為“塔布囊”(即蒙古語女婿之意)。
他們的活動地區在薊鎮喜峰口外一帶,而明人所說的“三十六家”,主要便指這些部落。
巴布青塔布囊說道“尊敬的汗阿海,你的善心會得到回報的。現在另一批漢人在那個混入蒙古人的奸細的帶領下,開墾我們的草原,種出了糧食,如果我們打下多倫城,我們就有了足夠度過今年冬天的糧食,也有了五萬多口的奴隸。正好可以把去年的損失補回來。”
蘇不地也奉承道“去年的趙城之戰,您打敗陰險汗,一度奪回了趙城,還斬殺了陰險汗麾下的一位那顏,真是草原上的巴圖魯。”
趙城就是呼和浩特城,因為城裡建有大召寺,所以又叫做召城,趙城。
其實,這完全是吹牛。
在哈喇沁兩個帶頭大哥,汗阿海和布顏阿海帶領下。西邊的喀喇沁部落準備與林丹汗進行大戰之時,東邊的朵顏三衛,三十六家有些出兵援助,有些則坐視不理。
特彆是束不的,因為與喀喇沁汗--汗阿海等人有著很深的矛盾,他一開始並沒有出兵幫助後者作戰。
直到天啟七年七月,喀喇沁諸部與土默特部的“順義王”博碩克圖汗(明人稱卜失兔)在威寧海子會師,準備迎戰察哈爾。東部的三十六家才開始行動起來。
然而,當十月份察哈爾大軍真正到來之時,喀喇沁人,心氣兒很高,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們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諸部多潰散,或入邊內避之。”
林丹汗的軍隊一鼓作氣,趁勝追擊,竟然長驅直入占領了土默特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
不過,林丹汗不久又往東征,去打擊土默特餘部,於是右翼諸部趁機合兵,暫時又收複了呼和浩特。
汗阿海趁機殺死了留守趙城的一個那顏,這成了他吹牛幣的資本,每逢酒宴就要拿出來說一番。而很多的塔布囊也那這個來恭維他。
土默特的劄布賴台吉,對此簡直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來,汗阿海就是一個老不要臉的。要不是後來大夥兒都對陰險汗服軟了,趙城還不一定收不收的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