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阿海罵了一句。這是一句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哈喇沁語言也有些受到的鄂爾多斯蒙古語的影響。
在鄂爾多斯,這句話指性格古怪的人或事。
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語非常熱衷於使用這個詞。這個詞的原意是隻有一個蛋蛋的人或牲畜。
莽古爾泰聽不懂蒙古語,但他有些狐疑,不知道拉斯喜布汗是罵那些明人,還是咒罵他搶走了他心愛的單筒望遠鏡。
汗阿海清楚的知道偏廂車的曆史。
這玩意兒是在明代宗在位的時候發明的。
當時郭登在大同防守,深感對蒙古騎兵沒有進攻能力。
畢竟步兵打騎兵那是找死。步兵到了草原上,根本沒法和騎兵對抗。
打贏了,追不上。打輸了,跑不了。
這仗還怎麼打。
經過苦思冥想,他終於想出辦法。
那就是建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他設計的偏廂車,轅長.3丈,寬0.9丈,高0.75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編配0人使用。
“出則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
很快郭登就嘗到了甜頭,幾次出兵草原大獲全勝。
這種把移動的城堡搬到草原上,和蒙古騎兵打攻城戰,自然揚長避短。
這種戰法很快被朝廷推廣。
之後成化、嘉靖、隆慶年間均造過偏廂車。
隆慶三年,戚繼光在薊州曾造過偏廂車。其外形式,隻用向外麵一廂,每輛重600斤以上。
每二輛中設拒馬槍一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
車上載佛朗機兩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杆。
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2柄,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杆,每車用卒二十五名。
前些年,孫承宗也發展車營,所用偏廂車大致與之相仿。
朵顏是蒙古和大明作戰最頻繁的部落,他們對這種裝備非常熟悉。
當年戚繼光的重型偏廂車,重達六百斤,也就裝備一門大口徑的火銃而已。類似於重型火繩槍,和東瀛的大筒差不多。
廣東那邊叫斑鳩銃,抬槍什麼的。
而現在,這個不知道是明軍哪部分的車營。居然每一輛車的尾部,都有一門銅發熕炮。
這可是重型火炮!這玩意正確的用途不是放在城牆上嗎。(紅衣大炮屬於超重型火炮一般重量2-4噸。)
銅發熕重量超過五百公斤,是千斤重炮。
這玩意比大明當年最重的偏廂車還重一倍,他們是怎麼搭載的。車輪不會壞嗎,車軸不怕壓斷嗎。不怕把牽引的挽馬壓死嗎。
就算這些都沒事情,那開炮時,巨大的衝擊力,馬車不會散花嗎。
此時,汗阿海一腦袋的問號。
看著汗阿海這個老不死的在發呆。莽古爾泰重重的咳嗽了一聲。
汗阿海這才回過神兒來,焦急的說道:“看清楚了,那些車裡,一車一門銅發熕炮。那是重炮啊。三貝勒,快鳴金收兵吧,咱們不打了。”
莽古爾泰一愣,滿臉都是不可思議的表情。他不懷疑這老東西胡說八道,看他那個樣子,和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就知道他說的是真的。
銅發熕,盾車能擋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