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改變行軍路線的就是英宗本人。王振雖然很得英宗寵幸,但是,他沒有軍隊的指揮權。”
楊凡有些奇怪,問道:“他為什麼這麼做,既然已經決定從紫荊關回京了。沒有必要再回大同,從來時的路重新返回。”
張世澤說道:“當時在皇帝身邊的人都死了,沒人知道當時是怎麼決策的。我家逃回來的那個家人,也隻是說是皇帝的意思。”
楊凡想了想,問道:“你知道從出居庸關之後具體的行程嗎。”
張世澤點點頭,說道:“我專門找過相關資料,我對這件事也非常好奇,仔細梳攏過一遍。”
“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不顧吏部尚書王直等群臣反對,偕同王振率大軍禦駕親征。”
張斯澤詳細的介紹了英宗出塞的詳細行程。楊凡用紅色鉛筆,在地圖上逐步勾畫,在每一個節點上,寫上情況。
七月十六日甲午,車駕發京師,夕次康家嶺。
七月十七日乙未,次龍虎台夜驚。
七月十九日丁酉,過居庸關,風雨連朝,六軍患苦,文武將士皆無紀律,群臣請駐蹕,不許。
楊凡標注到這裡,歎了口氣,那時候的京營,看來真的是不成了。走了三天才到居庸關。後世開車出德勝門,也就一個小時多的路程。
而且這一次非常的不順,這三天一直下雨,大軍在雨中行軍。這個時候的軍隊早已不是成祖時候的精銳了。下雨就要求安營紮寨,拒絕繼續行軍。
七月二十日戊戌,次榆林站。
七月二十一日己亥,次懷來。
楊凡這一次和張世澤帶大軍走的是同一條路。不過現在是冬天,路上的積雪都被工兵團處理了。行軍速度還是很快的,估計今晚就能走出這三十二裡地的山穀通道。
出了這條通道就是延慶了。然後大軍不會去延慶縣,而是向西北走一個u型的路線直接去懷來。隻要出了這裡的山地,就是大片的山間平原。一直到張家口在不用從山地走。
所以居庸關極其重要,前後都是平原無險可守。
七月二十二日庚子,次雷家站。
七月二十三日辛醜,駕至宣府。風雨大至,邊報益急,扈從群臣複交章請駐蹕。王振怒,俱令略陳。
出了山穀通道明顯京營的行軍速度加快了。但是很快又遭到了暴風雨。三軍都很疲憊。這個時候,有新的前線緊急情報傳來。
中路軍的也先率九萬寇大同,後又對本部兵員補充三萬餘、阿剌知院率三萬餘(另一說兩萬)經居庸關寇宣府。
之前,情報說蒙古人是三萬人。但是先在貓兒莊全殲明軍,後又在陽和殲滅明軍邊軍四萬多人。
此時,情況明朗了,瓦剌人也先這一路,實際兵力是九萬人。也先再度從草原征調三萬人。同時,還有阿刺知院的三萬人。實際進攻大同的瓦剌主力部隊是騎兵十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