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型的店鋪,密布各地。
那些九州最赤貧的人群,自從歸依了她的宗教之後,不僅在精神上獲得了安慰,在物質上也擺脫了貧困。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他們經常是在通過考核後,舉家遷往異地他鄉,由教會出資,開設家庭小店。一家人即經營小店,同時也在當地秘密的傳教。
這些小店,即解決了她那些貧窮的讓人落淚的信徒生活來源問題,也便於他們把觸角伸到東瀛四島的各地去。尤其是小押店和小當鋪,年息一分到兩分的低息貸款,極大地減輕了農民、小商人、小手工業者的負擔。
當然也引起了當地高利貸團體的憤怒。
這兩年來,桃子招募有真本事和道德底線的浪人,作為護教武士。不論哪裡的小店遭到了打砸,很快就有大批的異地武士前來報複。把這些遍布鄉村的無賴和高利貸惡霸們打的落花流水。
一年多的時間,就搶占了這個龐大的市場。
而大明運來的各種商品,也價格更低,種類更多。都是生活生產中最常用的工具和生活必須品。這些商品給中下層的百姓以新的選擇。
例如,用酒精勾兌蒸餾水,通過加入各種香精等調味,做出來的白酒。就迅速的以低廉的價格占領了中低端的酒類市場。
在東瀛,糧食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四島上,能耕種的小塊平原非常的有限。
用糧食來釀酒是成本很高的。各個地方的官府都抽取重稅。
普通人是喝不起酒的。而在東瀛,大米這種高級的食物,是武士階層才可以食用的。如果你的社會地位低於武士,就不能吃大米。
儘管大米是你一家人,辛苦勞作種植出來的,但是這些米隻能賣給商人,或者作為稅收,交給官府。私自食用是要治罪的。
農民平時能吃什麼呢。在政策執行不嚴厲的時候,農民可以吃糙米,貴族武士吃精米。如果糧食管理嚴格,農民隻能吃雜糧。
此時,東瀛有那些雜糧呢。農民如果家裡人多的,就用大米換成數量更多的小麥、蕎麥、地瓜,豆類等雜糧。此時,薯類已經廣泛開始種植。
地瓜是從大明傳入東瀛的,但在東瀛的推廣種植比大明做的好。
紅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從雲南、廣東、福建分三條線路進入中國。
在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有一個叫陳振龍的秀才,他是一個商人。在菲律賓做生意時在當地發現了“薯”。陳振龍希望能引進,但是菲律賓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以保護物種為名,嚴禁將薯帶到其他的國家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