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段位比崇禎高出太多了。他活著的時候,朝廷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且財政基本可以維持。軍事上鞏固了遼東的防線。
從這段話就能看得出,袁崇煥在天啟心目中是什麼樣子的印象。皇帝其實不太待見他,隻是在對東林妥協。後來他的去職早已露出端倪。
從這裡就能能看出,皇帝對他的看法。好大喜功,浮於表麵,做事浮誇,名不副實。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不算正麵,「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魘也。」
天啟對遼東問題有非常冷靜的認識。
「以朕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蹈實而做,需時而動。以現在大明的情況,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大明根本滅不了建奴。平遼需要從長計議,先踏實地做好自身工作,養護好大明的國力及元氣,以待「天時」!
這裡隱藏的鬥爭線就是,你們彆想用步步為營這些漂亮話,掩蓋搞工事修城堡這些方法來騙朕的錢。朕就堅持最省錢的防守策略。大明的財政經不起你們這般胡搞。財政崩了會出天大的事情的。
複遼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先穩定住局勢,不要繼續惡化。然後逐步加強軍事力量,等待時機。比如自然災害,建奴內亂,聯合蒙古等。就像隆中對中,對北伐中原的條件,也是待北方有變。
他對頭腦膨脹的袁崇煥先批評再教育,十分有領導水平。
袁崇煥你要有自知之明,你自己估摸估摸,就你那兩下子,能不能迫使後金向你投降。如果聲言投降那必定有詐(「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他已經看出袁崇煥想在後金投降這上麵做文章。後來他果然走上私自和後金議和的危險道路。這是對他剛露出一點點的危險想法的警告。
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後,天啟告誡袁崇煥不要信口開河。拋開守城不談,如果野戰打不贏後金,那就彆再發癔症,輕易說能戰勝他們的昏話(「戰必能勝,勝無輕談也」)。一個封疆大吏,要穩重,不要給人看笑話。
告誡之後,針對他錯誤的思想根源也做了剖析。你袁崇煥不要老是想著用什麼奇謀密計去戰勝建奴。先老老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對敵計策!(「正也,奇在其中矣」)
這是真正的真知灼見。戰爭打的就是國力和軍事實力。戰陣就是實實在在的實力碾壓。出奇製勝的都是鳳毛麟角,因為案例少才稀奇,才被記錄在曆史上,太多的硬碰硬的戰爭,因為平常而不會被曆史記錄。
他把袁崇煥批評教育了一番後,達到了目的。但又不能讓他灰心喪氣,失去了心氣兒。他又勉勵袁崇煥,要忠誠努力、腳踏實地多做實事、做好實事,少說大話,乾好本職工作。(「該撫饒為之,亦善為之」)
最後,還不忘再勉勵他一番。給他加加油。他頭腦發熱了,當頭一棒是應該的,但一棍子打成二傻子,從此嚇得縮頭縮腦,不敢任事,就不是天啟的本意了。
可見,在天啟皇帝這裡,掌控權利已經達到了藝術的水平。
讓你發揮作用,你就能發揮作用。不讓你發揮作用,你就發揮不了作用。什麼時候該你發揮作用了。你就能發揮作用了。
這兩人都是孫承宗教出來的,水平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天啟的大局觀,宏觀領導能力是出類拔萃的。對付士紳的內鬥水平也是頂尖的。從他敢用敵對勢力鄭貴妃的人魏忠賢,就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本事。
能用彎刀射明月,藝高人大膽。
孫承宗心裡一陣痛惜,先帝就是走的太早了。否則何至於今日讓老夫這般為難。皇帝四六不懂,胡來。大臣們也都是飯桶,或者不是眼瞎了,就是心黑了。睜著
眼睛說瞎話,乾錯事。
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和自己團體的利益,不顧大明。本來他打算把袁崇煥調教好了,作為東林裡第二代的軍事擔當。可惜他現在已經為權力而失去了理智。
赤峰打了二十多天了,關寧軍居然按兵不動。
孫承宗一雙老眼可並不昏花。看來要提前預備一些措施,避免局勢出現不可控的變化。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