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後套是臨河城到九原城的長條形地區,背靠月牙形的陰山,南鄰黃河。這裡有百萬畝的好地可以開發出來。
南套是鄂爾多斯部的故地。現在是楊家的牧場和牧地。
前套是歸化城一帶,那裡是土默特順義王一係的故地。
鐵路的開通,交通極大地便利,這些地方從此再也不可能脫離中原王朝的控製了。前朝之所以控製不住,就是因為,降水線的南移,導致這些地方不能耕種。本地糧食養不活駐軍。
而從內地運糧,會拖垮朝廷的財政。所以,打勝了也占不住。隻能放棄,等於白折騰。
但現在不一樣了,鐵路開通了,運輸根本不是事兒。去的時候運糧食和生活物資。回來時運牛羊牲畜、羊毛、礦產。
小娘皮看著地圖,終於舒了口氣。這條鐵路都快成了她的心病了。花錢跟開閘放水一樣。搞得她心驚肉跳的。
畢竟家裡的財政是她在主持。兩大工程是吃錢的老虎。
好在今年年底,大壩完工了。開始蓄水了。明年開始,大壩就能賺錢了。因為水是收費的,不可能免費給農民用。
而鐵路的通車,則表示巨額的投資可以停了。今後就是經營好鐵路,早日把投資賺回來。
楊凡的目光停留在了西域。從臨河到伊犁還有兩千公裡。從伊犁到察裡津還有三千公裡。
「你們看,這個區域是歐亞草原帶。這條草原帶被阿爾泰山,也就是金山,分成兩部分。我們控製的是阿爾泰山以東的部分。這也是一塊單獨的地理單元。」楊凡指著地圖說道。
「東部草原乾旱少雨、寒冷、酷熱。自然環境極差。他們這些遊牧民族經常性的遭到白災的襲擊。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要南下搶劫。你們看……」
從地圖上看,遊牧民族在歐亞大草原的東部,之所以多災多難,不能有效的應對。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占據的部分不完整。整個北邊的牧區,全都是一個氣候類型。
也就是說,一旦出現災害,就是全地域的,他們躲沒處躲,藏沒處藏。隻能硬著頭皮硬抗,要不就南下搶劫。
漢人和牧民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於,漢人占據了氣候最好的一塊地方。漢人用來種地。如果沒有漢人的話,華北和蒙古都是遊牧民族的。他們都用來放牧,就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春秋末期,是遊牧和農耕第一次大碰撞。遊牧民族試圖奪取中原,作為牧場的補充。當時,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們當時是分散的遊牧部落。各自為戰大量進入中原。
在嚴峻的形勢下,薑姓的諸侯齊桓公,作為周族的聯盟,開始尊王攘夷。統一人力物力,把遊牧民族趕出了中原。所以孔子說,沒有齊桓公,我等披發左衽矣。
這件事,說明了漢人大一統起來的必要。在之後的戰國時代,拉開了兼並戰爭的序幕。大一統成了各個諸侯的共同目標。
說起來,遊牧民族的大一統是在冒頓單於時期,也就是秦朝末期。比漢人稍微晚一點。但是,氣運這種事,晚了就一切都改變了。他們被長城阻隔,隻能呆在草原上。而歐亞草原的西邊半部分,從烏克蘭到哈薩克,自然條件要好的多。
蒙古人占領中原之後,打算把田地荒蕪之後放牧。我們初聽這種言論,簡直不敢相信耳朵。這得多荒唐才能乾出這種事情來。
可是,如果我們從曆史的大周期視角,從蒙古人利益出發。從遊牧和農耕兩種文明的訴求來看,就豁然開朗了。遊牧民族一直孜孜以求的是,一塊位於華北的牧地。用來做草原帶自然災害的緩衝。
如果華北和蒙古高原都是遊牧之地,他們的生存環境會得到極大的改善,至少可以達到歐亞草原帶西半部的水
平。
這就是東亞這裡,遊牧和農耕死磕的真正原因。
他們兩千年都沒能如願,他們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們一旦衰落,就隻有兩條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