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槍的研發者是奧地利的一名製槍工匠(barthugirandni),在1779年研製而成,最早被稱為「風之槍
」並且由馬格爾尼進貢給乾隆。
在歐洲,因其不受環境,雨雪潮濕的影響,更兼之可以機槍似的,一口氣發射20枚鉛彈,故此,很快就被裝備於軍隊。
這種槍使用的鉛彈造價低廉,風之槍的射手,可以在半分鐘之內,連續發射20發鉛彈,其有效殺傷的距離為100米。射程上完全可以和清弓匹敵。清弓用大箭,隻能直射,不能拋射。雙方的作戰距離上,氣槍甚至還有些優勢。
在有效的殺傷範圍中,鉛彈可以穿透1寸厚的木板。換句話來說,這種氣槍發射的子彈,和手槍的殺傷威力是差不多的。
基然都尼氣步槍的槍托處,加裝著一個壓縮空氣儲存瓶,提供動力來源。基然都尼氣步槍可發射51口徑的鉛彈(13),並且可實現連發,在100米的距離內都有卓越的殺傷性。
楊凡認為這玩意真是好東西。優點是可以實現連發。火力密度高,射速快,還特麼的準。
火槍還打完一發,還需要槍管前方裝填彈藥呢。相比起火藥槍,氣槍優勢極為明顯。可以連續發射。二十發鉛彈是裝填在內的。可以連續發射。這種暴風驟雨般的壓製下,一旦投入戰場,效果是一邊倒的。
氣槍不像火藥槍那樣容易受到雨天和潮濕天氣的影響,氣槍發射時不會產生煙氣,隱蔽性極強。特彆適合伏擊戰和巷戰、夜戰。
這把氣槍的最大缺陷就是它的氣瓶,一個氣瓶隻夠發射30發鉛彈,而給一個氣瓶打滿氣需要用打氣筒打1500下左右,非常費時費力。可謂是開槍一時爽,打氣累斷腰。
打一個時辰的氣,隻能瀟灑半分鐘。
不過這也不是問題。現在工業區內聚集了二十多萬百姓,他們閒著也是閒著。
工業區管吃管喝,他們乾脆就打氣去吧。人手一個打氣筒和大量鋼瓶。他們就沒日沒夜的打氣吧。
把充好氣的鋼瓶用小車送到前線去。前線的戰士們,打完了就換鋼瓶。
因為楊凡對這種步槍進行了改進。原槍鋼瓶是一體的,需要整槍打氣。
楊凡仿製的型號是分體的,鉛彈改為三十發一個彈夾,直接插入槍體。氣瓶剛好可以發射三十次,是可以靈活拆卸組裝的。
打完三十發,隻要換彈夾和氣瓶後,就可以繼續發射。
據說奧地利皇帝約瑟夫打獵的時候,特彆喜歡用這種氣步槍,因為噪音小,而且關鍵在於,這玩意是有膛線的,打的相當準,在50米可謂是百發百中。
這種槍的缺點也有,那就是氣槍的零件與結構極為精密。生產困難,成本高。不過,楊凡有機床,生產這個小意思。
這樣使得氣槍的日常保養維護變得困難起來,所以基然都尼氣步槍隻生產了1500多支,並且隻服役了35年多就退役了。
但這也不是問題,現在都火燒眉毛了。誰還管維護的事情,先用了再說吧。
楊凡考慮到這東西不需要火藥。使用成本非常低,特彆適合民間使用。一瓶氣隻需要消耗兩個饅頭。
而且一百米擊穿一寸的硬木,對上無防護目標十分好用,威力很大。就是穿一層紮甲、鱗甲、山紋甲、鎖子甲的敵人,就算不能擊穿,這個動能也足夠造成嚴重的鈍傷。讓敵人失去作戰能力。
中近距離即使沒有擊穿鎧甲,讓人骨折還是沒問題的。
三十米內對付三重甲的擺牙喇兵也是威脅很大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盔甲不是板甲,有大量暴露的肢體。比如麵部。這時代普遍不裝備麵甲。再比如胳膊內側,甲裙下的大腿。隻要運動,這些部位都會暴露出來。在氣槍下被擊中。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