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城。
分守冀南兵備道副使李世恩,邁著快步走出州府衙門。
他心想,又吃了頓軟釘子。
兵備道的全稱,為整飭某某道兵備,隻有關防沒有正印,可節製衛所軍隊,但受督撫節製。
職責為操練衛所軍隊和地方民快,緝捕盜賊鎮壓民亂,管理衛所兵馬、錢糧和屯田。
起初都是因事而設,但為加強地方防禦,如今已成為常設。
李世恩最近都在忙一個事,要糧。
他的職務是兵備道,但山西的這兵備道地位非常尷尬,汾州府的衛所,最早都是藩王的牧群千戶所,到如今也還是聽藩王的。
單純聽王府的不是問題,很容易解決。
但軍田敗壞,讓衛所在經濟上又非常依賴王府,這就沒辦法了,吃誰的飯乾誰的事,天經地義。
而李世恩呢,雖然是北直隸人,但早年隨父親任職在隰州讀書,對山西的情況非常了解。
因而上任之初,李世恩就知道自己這兵備道該乾的是什麼事。
整飭衛所就不要指望了,那不是他個四品官能乾的事。
兵備道兵備道,主要為鎮壓民變所設,所以他的使命就是不讓汾州府出現民變。
旱災持續了好幾年,一年比一年嚴重,也就隻到今年,山西的旱災情況才稍有緩解,但呂梁山以西依然民生凋敝。
汾州城所在的汾陽,在呂梁山以東,但不能說呂梁山以西就不是汾州府了。
所以在與州府諸多官員商議之後,他分管了興修水利與修築城牆,暫時打算把寧鄉、石樓、臨縣三地荒廢已久的水利設施修建起來,再加高城牆,以防陝西賊寇入晉。
想得非常好,但辦這事是要用錢的。
這就難了,那三個縣窮得叮當響,縣衙戶房連上千兩銀子都拿不出來,根本無從下手。
而州府衙門又一毛不拔,事情就陷入了死循環。
今天他又一次進州府衙門商議興修水利、編練三縣民壯的事,彆人一聽就知道是要錢,乾脆沒等他開口就開始苦窮。
最後沒辦法,熬到傍晚,隻能灰溜溜從衙門裡出來。
下班了,他打算去喝兩杯,以解心中苦悶。
沒想到剛剛走出衙門,就聽見旁邊有人喊道:“世恩兄!世恩兄彆走!”
想著是哪位好友來了汾州府,李世恩轉過頭。
那是個略顯蒼老的中年紳士,頭上戴著雲錦方巾,身穿淺藍暗紋道袍,腰間佩玉與香囊,風度翩翩,隻是滿身衣物風塵仆仆,腰間還掛了柄寶劍,正快步走來。
李世恩怎麼想,也回憶不起此人,不禁抬起手問道:“不知閣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