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
紫禁城,乾清宮。
木底皂靴輕輕踏在光潔方磚上,發出微弱響聲。
自皇帝還是信王時,就侍從左右的宦官曹化淳手握奏疏,緩緩繞過殿柱走近伏案的身影。
昏暗的燈火裡,他將幾本奏疏放在禦案,自小太監手中接過團扇,侍立龍椅旁輕輕扇著,給十五六歲的小太監使了眼色,讓他出去甩甩酸麻的手,莫吵了皇帝打盹兒。
空曠的大殿裡,光潔地磚映著殿外月光,靜得落針可聞。
曹化淳抬起頭,殿上高懸‘九思’匾額,皇帝的書法有顏真卿的影子,用墨濃麗,下筆遒勁。
低下頭,禦案堆滿內閣呈送來等待禦筆朱批的奏疏,擺得極為整齊。
在展開的那一頁,是四川巡撫張論上奏,說遵化四城已複,請停石砫土司總兵秦良玉及其姪秦翼明勤王之召。
曹化淳發出無聲的歎息,他很心疼皇帝。
父親是爺爺最不喜歡的兒子,五歲時母親被父親下令杖殺,爺爺指派的後媽是害死兄長生母的仇人。
兄弟倆在天下權柄的漩渦中心相依為命,最終先後做了皇帝。
想到這,曹化淳臉上不禁露出幾分苦儘甘來,又悵然若失的笑意。
世事無常,他是萬曆三十年前後進的宮,那時才十二三歲,窮人家的孩子,當年風氣如此,人們指望近君養親來逆天改命。
近君養親隻是個好聽的說法,當年的宦官權勢滔天。
家人要他在宮中出人頭地,他便勤奮好學,詩文書畫沒有不精的,這才受了司禮監大太監王安賞識,指派去信王府做大伴。
信王和小時候的他一樣,安靜、內斂、謙和、好學、善良,甚至懦弱、怕事的同時,心中都憋著一股勁。
隻是曹化淳很長時間都想不明白,這種自卑,這種從頭到腳都透著貧窮氣味的力量。
怎麼會出現在皇帝的兒子身上?
後來他才明白,他們不一樣。
他無路可退爭上遊,不想了斷殘生,隻能出人頭地,為自己。
他的主子則一直傾儘所能證明,證明婢子生的兒子也可以,證明哥哥沒看錯人。
可以做好皇孫,可以做好皇子,可以做好賢王,可以做好皇帝,甚至可以……與自己周旋到底。
可世上能鼓勵他,能誇獎他的人,早就都不在了。
曹化淳心裡想著這些,直到禦案一角的自鳴鐘聲響起,回蕩在大殿之中。
鐘聲響了三下,伏案小睡的朱由檢用手臂撐起額頭。
繼續閉目片刻,皇帝才起身活動壓麻的手臂,疲憊地朝轉過頭對他的大伴笑了一下,繞禦案緩慢而僵硬地行走,讓雙腿恢複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