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其零部件比之火繩銃更多、更複雜,且受力更大,更容易損壞。
另一方麵則在密集隊列使用過程中,發火率低帶來的意外。
火繩銃手隻要確保火繩落在藥池裡,而藥池裡的引藥沒被吹跑,基本上就能確保擊發。
燧發銃手的擊錘砸落,未必就能確保擊發,一個人使用時發沒發射很容易看出來,但一排燧發銃手在列陣戰鬥中,齊射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誤判,向銃管內重複裝填彈藥,導致炸膛。
在使用火器的態度上,劉家兄弟倆驚人的相似。
他們都非常願意在戰鬥之外的任何時候使用火器,但在戰鬥之中,兩人都更加信賴弓箭。
劉承祖把火銃還回來,問道:“小規模裝備,多小?”
“四五百?它比師成我早前做的佛狼機手銃更容易製作,同樣適合馬兵使用。”
劉承宗說著搖頭笑了:“練一個騎射好手要三五年,但一個人在馬背上熟練用這個,隻需要三五個月,而做兩支這個,隻需要三十個工。”
製作鳥銃最難的地方在於把銃管鑽光、鑽直,精良耐用,這也是最耗費工時的地方。
相較四尺長管隻有一半的手銃,顯著縮短了製作時間。
“但那三五年,是他們在家自己能練的三五年,而這三五個月,則是在你的練兵營裡練三五個月。”
劉承祖補充道:“這中間的花費,又是多少呢?”
訓練成本,是比器械更大的支出,所以儘管燧發銃的成本比火繩高了那麼兩三分銀子,但在劉承宗眼中是能直接忽略不計的。
一杆銃的成本,便宜的六七錢、貴也不過一兩多不到二兩銀子。
這點錢隻夠養兵一倆月。
劉承宗揚著臉笑道:“所以因材施教、因地製宜,我們人少嘛,有能耐在家練三五年騎射本領的好漢,這周圍能找到多少呢?”
“使用火器是大趨勢,時代變了。”
伴著劉承宗開口說話,呼吸在空氣中凝成白霧,他把火槍塞回馬鞍旁的皮套裡,戴上厚實的手套,望向遠方的雪山。
“十年如一日磨練出的技藝,在戰場上興許還沒進弓箭射程範圍就被一炮打死,上萬精銳之師就能包打天下的舊時代,已經越來越遠了。”
劉承祖深以為然,其實他們並沒有完全生在那個時代。
從他們上戰場起,戰爭的規則早就冷熱結合了,但對從前的他們來說,麵對北虜,技藝精湛的戰士依然所向無敵。
隻是看見河曲馬,難免想起具裝甲騎馳騁戰場的時代。
劉承祖的臉頰被凍得通紅,相對獅子軍駐紮在外,西寧衛是個更好的地方,他裹緊了裘袍,二人踱馬向避風處走去,路上抽抽鼻子問道:“你真打算給北虜賣刀?”
河穀不知廢棄多少年的殘桓斷壁旁,護兵升起篝火,兄弟二人栓了戰馬,劉承宗拾起幾塊潮濕木塊放到篝火旁邊,問道:“大去找你了?”
崇禎三年的整個臘月,獅子軍的頭目們都在商議設廠開市的事。
設廠不是大事,他們有西北最好的技術,手工製造這個時代所有東西,都沒有技術門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