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求助神明的基石,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漢地一方麵缺少這種基石,另一方麵作為多種古文明交融的中心,人們見多識廣,自有一套不斷改革的世俗觀念。
這種世俗觀念就像康區百姓篤信的苯教一樣,根深蒂固。
他們的教法在藏地康地是被廣泛接受的正道,到了漢地就會成為外道,對指導生活無法起到幫助。
但對衛拉特的蒙古人來說,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那邊都有。
尕馬真正想找的人,是以調停戰爭而聞名的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的國師汗。
至於劉承宗的軍隊,尕馬其實不希望得到其幫助。
短暫留宿海北這幾日,尕馬大概對獅子軍有了些許了解,他們不是地方政權,從東科爾到海北劃地自治,是一群掌握極端武力的流亡軍人。
毫無疑問,這在兵力上這是一支強援。
但就連朝廷都未能將勢力延伸至玉樹與昌都,劉承宗作為漢人,將來早晚還要回到漢地,即使能助他出兵一次,也無法長久保護囊謙地方。
當然那是長遠才需要考慮的事,在當下看來並不重要。
在如今,重要的事情是……尕馬囊中羞澀,雇不起一支這樣裝備精良的軍隊。
氈帳外砰砰幾聲銃響。
這些從中原來的馬隊,又開始操練他們的軍械了。
尕馬見過火槍。
火槍在雪山之上是稀缺兵器,但也不是絕無僅有,主要來源於阿裡地區,那裡與占據印度的蒙兀兒接壤。
所以火槍在雪山之上非常稀缺,卻也並非絕無僅有,尕馬甚至聽說在雪山西邊,甚至有騎在戰象背上放銃的火槍兵。
但尕馬從未見過那麼多火槍。
數百杆製式不同的火槍進行齊射,震天動地令人肝顫的聲響,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沒錯,是自己雇不起的軍隊。
突然,戴道子走進帳中,喜道:“尕馬,大帥要見你了!”
轉經筒的鎖鏈緩緩停下,尕馬深吸口氣,點頭走出氈帳。
三月海北的冷風依然刮麵。
劉承宗打馬掠過打放火器的小軍陣。
經過這個冬天,軍士們的衣袍鎧甲都變了模樣。
他們的頭盔頓項、鎧甲、衣袍邊緣和箭袖都加了一層毛皮裡子,衣甲都毛絨絨的,看著就很暖和。
這兩天他都忙著確定練兵馬營的作戰能力。
冬去春來,經過數月整編磨合,這支以七千延綏、寧夏、固原邊軍為骨乾,萬餘旗軍、農民軍、饑民為輔的軍隊,基本恢複了戰鬥能力。
看著遠遠走來的尕馬一行,劉承宗立在馬上,淡然接受其行禮,隨後才翻身下馬,邀其入帳。
“戴道子說了你的事,囊謙部與白利部紛爭,你有多少軍隊?”
尕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軍隊,他們眼下正在流亡避難,僧俗千餘人躲在玉樹的結古地方,當地有個紮武部落頭人,暫時保護他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