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在數千裡之遙外的打箭爐,自然聽不見任權兒的祈禱。
不過木雅也在和他聊關於祈禱的事。
爐城有間二郎廟,向來是川民的祭祀場所,不過因大渡河兩岸對市場的爭奪,數年以來沒有多少漢人抵達打箭爐,香火稀少,以至於廟門殘缺、大殿坍塌。
劉承宗叫木雅把二郎廟修繕一番,木雅倒是聽話,召集老秀才楊萬春與十三家阿佳,捐資千餘兩,撥劃正殿三間、宿殿三間,群祀堂十八間,要在這兒建立爐城最大的漢家三教庵。
不過木雅這家夥居然打算把李冰和二郎神請到群祀堂,正殿留著給劉承宗當生祠,這就非常不妥了。
剛過完年,劉承宗由恢複了忙得腳不沾地的情況。
一方麵從木雅手裡租來的熟地需要組織人手耕種,另一方麵需要在大草地西邊需要設立兵站,接應鬆潘衛旗軍。
這兩件事一個關係到移民、另一個關係到口糧,都非常重要,以至於劉承宗有些顧不上搭理木雅。
萬萬沒想到,木雅自己找上劉承宗,還要跟他聊一聊關於萬世永固的事。
劉承宗從來不信這世上有什麼萬世不變的道理,時間變化、局勢變換,哪怕同一套製度,可能一百年前是善政、一百年後就成了惡政。
朝代變遷,又有哪個王朝能萬世永固?
但木雅說他有辦法,能讓劉承宗在康寧府的江山萬世永固。
說實話,儘管劉承宗覺得自己忍住了,可看向木雅的眼神還是很像在看個大傻子。
劉承宗直截了當道:“木雅,這世上沒有萬世永固的東西,而且我在康寧府的江山統治穩不穩固,跟康寧府沒有關係……和我們自己有關!”
他用大拇指朝著自己的胸口道:“我們做的好,就穩固,我們像貴族一樣倒行逆施,那風一吹就倒了。”
木雅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點頭道:“大帥說的是,不過教化百姓,能讓大帥的江山更穩固。”
劉承宗心想這是屁話,道:“康寧府能經常說長句的人都不到三千個,你以為我找這些生員過去是乾嘛的,我要靠他們教出一批精通漢番言語的人,讓百姓擁有學識,到時候本地進行科舉。”
俗話說善戰者因勢利導,對劉承宗來說,教化這事也是如此。
有了第一批學生,搞了第一次科舉,到時候番秀才做了官,教化自然而然就能推廣開來。
大明在河湟穀地的教化就是如此,西番秀才能跑到廣東去做官,百姓自然就會跟著朝廷走。
不過劉承宗卻沒想到,木雅頓了好長時間,才一臉不好意思道:“那個……大帥誤會了,我說的教化啊,不是讓人漲學識學言語,是給你修生祠的事。”
劉承宗目瞪口呆:“你管這個叫教化?”
修生祠算哪門子教化,在劉承宗的意識裡,這玩意兒叫阿諛奉承,上一個喜歡這玩意兒的人叫魏忠賢,很難和好事聯係到一起。
但木雅卻很認真地問了個表麵上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大帥是不是沒進過康寧府的廟?”
“沒有。”劉承宗理所應當地一搖頭道:“寺廟占用財富民力,我恨不得走哪拆哪,去那地方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