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工作還要籌劃很久,務必精益求精,容不得半點差錯。
劉承宗短時間內無法參與後續軍工重鎮的規劃,敵人已經打到大門口了,隻不過這次的敵人不是人,而是老天爺。
周日強從水師衙門匆匆趕來:“大帥,青海湖容不下五萬人越冬,必須把他們移入河湟穀地,否則在下估計,到明年開春至少要死一萬人。”
隨後海西知縣劉國能、海北知縣陳欽岱的書信被交到劉承宗手上,二人在信中叫苦連天,一麵請求糧草支援,一麵求情將多餘的人移入河湟。
海西原有四千餘口,新設縣城沒有糧倉,當地百姓以畜牧為主,家家戶戶存糧除了酥油就是賣皮子從俱爾灣買的掛麵和炒麵。
原本安插蒙古降民八千,就已經缺糧短衣,劉國能已經組織人手把蒙古人安置在海邊捕魚、還帶著一部分人打獵,隻能求個勉力維持。
卻沒想到安插百姓後仍有大量降民自南山口湧入,都是逃避戰爭的老弱婦孺,本來隨行物資就不多,如今戰爭結束無法越冬,隻能向南山堡投降,請求元帥庇護。
有劉承宗收降的先例,上行下效,守將鐘虎自然同樣將降民放入關口。
如今海西人口已逼近兩萬大關,如果不是鐘虎把儲備軍糧拿出來一半,多餘的人口走不到海北就要餓死。
可海北縣的情況更糟,那邊的百姓比海西多,以番蒙雜居,許多百姓從前就被土默特和流虜輪番掠奪,山間各小部堡寨林立。
其實陳欽岱才是整個元帥府最像土司的人,他跟各堡寨達成協議,收兩成添巴、提供兵役。
但這些添巴既留不住,也沒法送到西寧去,因為早在海北設縣之前,當地就已經有甘肅邊軍和肅北逃韃躲至祁連山。
並不是每個逃兵都願意投降,還有很多人在祁連山下落草為寇,搶掠南北。
陳欽岱一邊要招降願意歸附的逃兵逃韃,另一方麵還要征剿落草為寇的逃兵,三百多個降軍要養、本地土民組建的八百聯軍保護地方打仗也要糧草,當地還要養活一支由南方戰俘組成的礦工隊,沒找西寧府提供錢糧支援就算好事了。
即便如此,還被劉承宗安插了三千俘虜,就當地的田地開發水平,已經達到容納人口的極限了。
多出來的人口擔子,隻能添到水師衙門周日強的肩膀上。
自從家眷被宦官張元亨的番子接到水師衙門,周日強的心就真正穩了,他主政過兩縣一州,治理地方,比元帥府任何人的經驗都多。
降兵降民之多,超出了軍隊統帥劉承宗的預計,計劃乾不上變化,讓他從從奔赴俱爾灣跟父親了解情況,以至於大量降兵降民在海上處於無人管控的狀態。
西寧府本來就是草創,西寧隻是大明一個衛,西寧以西更是沒有任何行政編製,地方上甚至比康寧府的封建時代還要鬆散,本就給治理帶來難度。
當地軍民不成比例、口糧還大半依靠貿易,而且軍民集中於西寧到俱爾灣一帶,任何人扔到這都得抓瞎,更彆說如今湧入數以萬計的外來人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