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喀爾喀能動員十五萬兵力,右翼七萬、左翼四萬、碩壘四萬,左翼右翼要打仗,汗王得先拉著一堆蒙古台吉、諾顏貴族封建主組成聯軍,出門打架還得先開個忽裡台。
順風能打,逆風都琢磨保存實力,畢竟打完仗回自己部落還得過日子,而且回去就山高皇帝遠,領主都未必找得著,這就導致有時候封建貴族們跟汗王在戰爭中的利益並不統一。
林丹汗的眾叛親離,就是被貴族拋棄,最後落得率領四萬本部軍隊死在青海的結局。
碩壘不一樣,他手底下全是直轄部落,清一色的宰桑、達爾漢、拔都兒帶兵,指哪打哪,都是能打硬仗的蒙古軍隊。
畢竟這幫人戰場上不出力,碩壘能作為主人直接把人斬了,就算跑了,回家不還是碩壘的直轄部落,往哪跑?
左翼一共四支原始股,碩壘一個人就繼承了兩份,差百分之一就能控股。
早在左翼內訌之前,像綽克兔這種台吉,在喀爾喀左翼忽裡台大會設立《樺樹皮律令》時簽名都得排在小輩碩壘後邊,碩壘排第四。
排在碩壘前麵的三個人,是上一任左翼墨爾根汗額列克、賽音諾顏圖蒙肯、索諾岱青洪台吉,全部比碩壘高一輩。
排在碩壘後麵的也全比他高一輩的老家夥們,跟他平輩的裡麵地位最高的是大汗的兒子袞布台吉,排在第十七位。
這還是因為袞布台吉有阿巴岱汗一係的巨大影響力,否則地位還得往後稍稍。
等到林丹汗西遷,他又因姻親關係成為被察哈爾人投奔的首選目標,控股的百分之一來了,讓他能當之無愧的行使左翼汗王的一切權力。
此時正逢左翼汗位空懸,墨爾根汗額列克死後,袞布該繼位了,但繼位要召開左翼忽裡台,召開忽裡台大會需要琿台吉碩壘同意。
碩壘不介意召開忽裡台,說白了他的實力,已經可以無視左翼有沒有大汗,但投靠他的察哈爾貴族們不樂意,他們認為林丹大汗既然跑了,保全整個蒙古的希望凝聚在碩壘身上。
他們既然棄林丹汗於不顧,自然希望大汗早日升天,由碩壘以武力宣布繼承汗位大統,統帥更多的部眾,抵抗金國對蒙古的鯨吞蠶食。
其實在外麵,人們早就把袞布稱作左翼汗、把碩壘稱作車臣汗,但實際上袞布到現在也沒繼承汗位,而碩壘依照傳統的稱號其實是達來徹辰琿台吉。
忽裡台大會無法順利召開,袞布就無法繼承汗位,碩壘則以琿台吉的身份管理左翼,但名不正言不順,右翼不認他,右翼的汗王素巴第就成了喀爾喀左右翼的盟主。
在隻有袞布受傷的世界裡,大家發現不召開忽裡台大會也沒啥不好,袞布繼位的事就這麼尬住了。
所以其實喀爾喀給劉承宗上貢沒少人,左右兩翼的事,素巴第和碩壘就能說清。
甚至於喀爾喀蒙古給劉承宗的貢禮規格,極為隆重——素巴第親自來了,帶著隻有十五歲的碩壘次子巴布。
作為漠北蒙古名義上的統治者,素巴第不該出現在這種兩個勢力初次交往的場景中。
其實此時此刻他們派出使者,就已經是對敦塔兀魯斯的岱青契丹汗給予最大的尊重,足夠奠定雙方友好相處的基礎。
隻不過這次進貢,對喀爾喀而言並非僅僅友好就夠。
就在素巴第啟程之前,喀爾喀三部首領收到了敦塔兀魯斯受衛拉特擁戴、要求蒙古歸附的詔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