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吉跟耿老二、尚老四領著三四萬滿漢流浪漢從沈陽一路艱難跋涉到張北,氣勢洶洶地要找不服從自己的蒙古諸部,像左右橫跳哈剌慎、麵服心不服的土默特,都要大作一場,乾掉他們!
誰敢想這諸部貴族見了他,就像溺水的人見了稻草,死死薅住不撒手啊!一個個喊著叫著表忠誠:咱誰他媽還不是個滿洲人了——大汗我餓!
這下好了,黃台吉手裡名義上有十二萬衣食無著的流浪漢了。
那咋辦嘛。
黃台吉迫於形勢,被迫改變自己出發前的戰略目的,身邊這十二萬流浪漢,也就隻有不到四萬是可信的人手,而且都餓得嗷嗷叫,他必須通過掠奪大明,來加強金國在漠南的統治地位,並保證這支滿漢聯軍能在饑餓的蒙古人環伺之下安全回到沈陽。
某種程度上,漢兵比滿洲兵更可靠,因為此時此刻,隻有兩黃和鑲藍三旗算黃台吉的嫡係人馬,漢兵就不一樣了,這幫漢兵人手一個老婆,都是黃台吉發的。
偏偏他的軍隊看起來所向披靡,按說戰場上應該很順利,可實際上恰恰相反,寸步難行。
他們身後的那些城堡,就沒有一座能利利索索的望風而降,甚至不少城堡眼看著城爛牆低年久失修,城裡沒糧牆上沒兵,硬是攻不克。
正黃旗的伊爾徳是個猛人,揚古利的族侄兒,跟著黃台吉數次前驅,立下過不少功勳,崇禎四年圍大淩河,守軍出城,伊爾徳帶兵衝鋒,一直把出城軍隊懟回城壕;祖大壽麾下一將馳馬張弓衝擊黃台吉的營地,被伊爾徳衝過去斬於馬下。
這次在宣府,伊爾徳照例作為前驅,跟星訥帶了每牛錄披甲一名,也就是不到三百甲士,再合上六百多旗奴,毀壞邊牆後一路前驅,非常凶猛。
結果宣府明軍也很凶,看見烽火,在龍門所附近率軍操練的中權營參將孔登科就帶兵撲了上去,以為郊野數萬百姓逃入龍門所爭取時間。
中權營的另一個名字叫標營,這個名字來源於《左傳·宣公十二年》,指的是楚國出兵分為五軍,為右轅、左追蓐、前茅、中權、後勁。
割草的輜重兵是左軍,戰車是右軍,前軍持茅旌開路,中軍權衡謀略,後軍以精兵殿後。
孔登科的中權營,建立以來就是為了鑄造一柄防禦入牆敵軍的刀鋒,他們這一個營都是宣府鋒兵,聞烽而動,看見伊爾徳的兵衝上去就打。
他是中權,伊爾徳隻是前茅,這事孔登科是知道的,烽火烽炮嘛,敵軍超過一萬,要響五烽五炮。
但孔登科不知道的是,在伊爾徳後麵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率領的兩白旗主力,兩萬軍隊陸續抵達戰場,加入對宣府中權營的進攻。
這場戰鬥的結果對參戰雙方都不談不上皆大歡喜,占據兵力優勢的阿濟格沒贏,孔登科在野外打了一仗,眼看寡不敵眾就退入龍門所,大軍攻城還沒攻下來。
孔登科雖然沒輸,但經曆一場血戰承受巨大損失,他這個標營攏共三千人,一戰就陣亡了倆把總、士兵八百多,重傷四百多個,損失騾馬四百餘。
宣府戰鬥力最強的中權營折損近半,隻換了後金千餘陣亡的戰果,最關鍵的是腦袋,因為他無力控製戰場,後金的旗奴廝役把屍首統統就地火化。
一場仗打下來,他們隻有在戰鬥開始前的前哨戰中由家丁取得首級三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