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鄂畢河上。
六條槳帆船、二十一條平底船組成龐大而密集的哥薩克船隊,向北順流航線,朝托木斯克直撲而去。
這支船隊的首領,是庫茲涅茨克堡的驃騎百夫長萊萬多。
自從九天前收到托木斯克遭遇圍攻的消息,萊萬多就啟程馳援,沿途征召三支遠征隊,集結了足有四百八十人的船隊,前去為托木斯克解圍。
儘管警報的消息,是托木斯克被數千敵軍圍攻,但萊萬多對解圍信心十足。
他的船員都是西伯利亞最常見的哥薩克和獵人,攜帶野戰小鐵炮四門,長短火槍六百多條、一百三十三匹馬以及二百多斤火藥,足夠在水上應付任何數量的韃靼人。
莫斯科公國的西伯利亞遠征隊,在手槍和長火槍的裝備方麵,尤其是燧發手槍,放眼世界都是獨一檔。
儘管燧發槍最早出現在法國、因戰爭大規模裝備部隊的是西班牙,但在這一時期,使用規模最大的國家是莫斯科公國。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莫斯科公國的火槍製造能力非常一般,最大的兵工廠一年才隻能產兩千支火槍,而且是火繩槍,約等於大明一個衛的軍器局。
他們火槍多靠的是每年進口,單單在崇禎四年,莫斯科就從歐洲進口了各式火槍一萬九千支。
進口的火槍種類就多了,彆管是西班牙殖民者在一百年前用過的老槍,還是瑞典最新打造出來的燧發槍,莫斯科來者不拒,隻要你敢賣,我就一定買回去。
買回去也很少裝備部隊,各個正規營的射擊軍列裝的還是大量笨重耐用的皮硝火繩槍。
進口的火槍,基本上都賣掉了。
最大的受眾就是西伯利亞遠征隊,他們最喜歡燧發手槍。
幾乎每個進入西伯利亞的哥薩克和獵人,都會配上一支,有些騎兵出身的人還會配上兩支。
反倒是彆管火繩發火還是燧發槍機,遠征隊裡沒多少人使用長槍,用長火槍的都是沙皇派過來支援西伯利亞的射擊軍。
因為沒有藥池蓋的火繩槍以及機構複雜的簧輪槍,都不適用於西伯利亞寒冷、潮濕的環境,隻有燧發槍才合適。
而在燧發槍方麵,一方麵是哥薩克和獵人都用不上長槍,另一方麵則是燧發短槍的質量更好、更精準。
這是有原因的。
一般來說是長槍製作更難、工時更高、射程更遠,自然也更加精準。
但沙俄大量進口火槍,這也不是工業革命後的時代,各**需本就供不應求,軍火是完完全全的賣方市場,彆管哪個國家,隻要你敢賣,我就敢買。
誰也不敢保證,買到的火槍究竟出自王室軍械所,還是某個山村不知名的老鐵匠之手。
即使是新槍,質量也參差不齊,更彆說進口來的老槍了。
所以短槍比長槍更可靠。
而燧發結構大量裝備,也就是這一二十年的事兒,買到新槍的概率更大,哪怕是火繩槍重新改裝的槍機,至少也說明槍管子還比較好。
火繩的長槍就不一定了,他們甚至能買到西班牙一百年前造的重火槍。
這是火槍的來源。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西伯利亞獨特的經濟基礎,給遠征隊創造了這樣的條件。
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