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cener_ip"bsyle="color:red;"..com/b/div其實這事王紅花還真有些為難,她倒不是沒有想過,而是服裝班不太好開。如果開服裝設計估計還能招到學生,但是那個就業去哪?
分配50個設計人員到服裝廠?那個肯定不現實。如果都是學踩縫紉機,估計也招不到人。這個沒辦法,哪個年輕人去學那個?
至於塑料廠那邊,是因為沒有找到這樣的老師。王紅花大概查了一下,塑料是個博大精深的材料。未來在這個方麵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因為這次開學太倉促,隻能找到再說了。
王紅花和王淑琴她們全部都要教學的。王紅花教英文和俄文,這兩門語言在開發區用處都很大。機器不是英文就是俄文,加上一幫子蘇聯專家。直接連外教都有了。
至於王淑琴和鄭蘭枝,隻能和上麵派來的老師一樣,教文化課了。
王紅花沒有象國內一般的學校一樣,把教學時間卡的很死,一律填鴨式教育。文化課基本上隻占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剩下的時間就讓大家守著各種設備瞎捉摸。
她的口頭禪就是,不怕你把設備搞壞,就怕你不動手。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頭羊,她能決定這個學校走到哪裡。
學校的獎學金製度很快就被改了,那就是劃定一個高分區,包括文化,專業技能,甚至體育項目都算在內。隻要達到某一個分數端,學校就會給予獎學金。
這一下徹底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上個學不但沒有花家裡錢,還掙錢回來了。這個效應產生的影響力可不僅僅是學生們中間。
哪個家長都可以在連裡吹半年,要知道孩子才是家長心中分量最沉重的存在。
十個班其實也有區彆,比如冶金,發動機,三個班,招收的都是高中生,他們學的東西都要深一些。
伊凡父子和謝廖沙父女經常來上課的都是給他們。其中冶金一個班,汽車發動機是兩個班。其實他們有些知識彆的班也會學,隻是深度差一些罷了。
小拐子熄火了,王紅花和他把情況說明白之後,他也就沒有在說啥。不過馬蓉可不是個能輕易放棄的的人。
她查到了津市輕工學院有這方麵的課程,就親自去了一趟,找領導說明了來意。請求能不能派幾個老師來支援一下邊疆教育?
那個時代的人對於支邊這種事情還是很重視的。研究一番後,決定派兩個中年教師帶著幾個實習的學生去往技工學校。進行為期一年的支邊任務。
馬蓉哪裡會想到事情這麼順利?趕緊給王紅花打電話。把情況告訴她。叫她分出一個班的學生來,成立塑料專業班。
王紅花自然支持,趕在專家來之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而馬蓉則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又采購了一些設備運回開發區。
開課之後,上課的可不隻是學生,包括馬蓉和廠裡的一些職工,隻要有時間,都會天天來上課。工廠的一些事情都放下了。
其實基建連的幾個廠長當初都是趕著鴨子上架,知識量根本不夠的。不過魏玉祥因為有謝廖沙父女的幫助,業務水平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