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來曆自然也清楚,如今民間大部分老人們,都堅持這個說法。
其實這個說法本來也沒錯,這件事兒追溯到一首《蘇三離了洪桐縣》,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對於曆史的追溯。
洪桐縣這個名字被網友拿出來仔細戳摸,有關洪桐縣的曆史,還要從朱元璋時期算起。
朱元璋時期到永樂時期,洪桐縣一共組織過8次大型搬遷活動。
眾所周知凡有大型搬遷活動,則必是戰亂時期,例如兩次人口南遷,一次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另一次是在兩宋時期。
這兩次的背景皆是在北方戰亂連連之時。
三國亂世,五胡十六國的亂政,以及靖康之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人口南遷的背景是在無能為力之下進行。
而洪桐縣8次大規模遷移則是在政府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搬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畢竟離開生養之地,誰也不願意。
這是因為在元末之時,百姓深受蒙古人的壓榨,恰逢此時水、旱、蝗、疫四災橫空出世,百姓食不果腹。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起義不斷。換句話說,元末的農民起義是沒有糧食導致的。
雖然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但百姓的生活並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這樣下去可不行。
為此朱元璋這才決定把人口相對密集的山西洪桐縣人進行有規律有目的的遷徙。
當時洪桐縣的遷徙是順應時代的必然趨勢。
然而老一輩人總是有著普遍的“落葉歸根”的思想,遷徙意味著這一輩子都可能回不到家鄉來,因此很多人很抵觸。
因為當時是在山西大槐樹底下的廣濟寺進行的遷徙,因此洪桐縣人都以這可槐樹為標誌,告誡自己的後代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
統治者知道遷徙遇到的阻力空前絕後,這是因為當時政府規定遷移的宗旨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這樣的明文規定阻力能不小嗎?一旦處理不好明朝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便會瞬間土崩瓦解。
因此政府規定凡是參與遷徙的人在大槐樹下登記,都可以領到一些金錢補償。
即便是如此豐厚的賞賜尚且不能讓洪桐縣的人滿意,還是有很多人從遷徙途中跑回來。
對於這些不服從的人,可是大刑伺候,在刑法威脅下,這些人才慢慢收心。
據悉從洪桐縣流放出來812個姓氏,想想,幾百年過去了,這些遷徙出來的人已經繁衍出多少人口?
但是葉風了解的則更深一些,要追溯到周朝,據說葉姓葉源於姬姓,是武王姬發的兒子的後代。
因為封地名改姓的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才從遠古八大姓,繁衍出八百多個姓。
等葉少權講完曆史,卜世人趁機問起他們這一支目前的分布情況。
葉少權更是如數家珍,甚至把哪個村有幾戶都記得非常清楚。
葉姓在小城人口並不多,大部分有集中在北關。
有幾戶是因為工作原因去了市裡,剩下的也就分布在兩個村子,人丁都不旺。
聽著他連每一戶出去的人名字都知道,卻單獨不提自己家,葉風按捺不住了……
喜歡大國軍墾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國軍墾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