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他的自信,來源於兩方麵:
其一,是實力。
淮南是大國,這不必說了。
淮南之外,司馬允的母弟司馬晏封吳王,封戶超過十萬,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而且,地理上,淮南、吳二國連為一體。
兩兄弟感情極篤,司馬晏打小就崇拜和依戀九兄。
九兄說一,他絕不會說二,兄友弟恭,就如同淮南、吳之山水緊密相連。
還有,秦王柬死後無嗣,司馬允的兒子司馬鬱過繼承嗣,乃為秦王。
秦國,封八萬戶,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所以,東南、西北,形勝、財賦所在,儘為淮南王所有呢!
三大封國,二、三十萬的封戶,財源滾滾,擁有極其雄厚的實力。
其二,高平陵之變故事,給了司馬允莫大的“啟迪”。
孤,要走宣皇帝、景皇帝之老道路!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主要的軍事力量,是司馬師秘密“陰養”在“人間(芒山)”中的“三千死士”,大變既生,“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太酷了!
這段“故事”,叫司馬允熱血沸騰。
另外,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的頭銜,是“中護軍”。
——您看,景皇帝是中護軍,我也是中護軍,這說明了什麼呢?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於是,在雄厚的財力支持下,如前所述,淮南王悶著頭,“陰養死士”,淮南王的“國兵”,儘為“淮南奇才劍客”。
隻是,淮南王可能沒咋認真想過:高平陵之變的成功,除了景皇帝的“三千死士”外,元老重臣對於宣皇帝一邊倒的支持,可能更重要些?
趙、淮南二王之決裂,先舉起刀子的,是淮南王。
但認真說起來,先動手的,是趙王。
司馬倫顯然不是司馬允的對手,他自己就一貫的懦弱無能,相國府的衛隊哪有能打的?
出來一撥被打退一撥,很快就被打進府內,隻能防守了。
眼看司馬允占據了優勢,風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東宮左衛率陳徽在東宮之內帶領手下擂鼓助威,公開聲援司馬允。
司馬允也把自己的指揮部設在了東宮承華門前,結三陣,殺死之人滿地,希望能夠贏得太子衛率整體的支持。
屬實是司馬倫將皇太孫居住的東宮作為了他的趙王府,以至於東宮中的人都能從內部聲援司馬允。
石寒率領自己的部眾已經轉到了趙王相國府的側麵,他一發狠,所有人紛紛點上了火箭火矢,圍住相國府一起射箭,飛箭如蝗撲向司馬倫的府邸中。
司馬倫的手下們都躲在大樹後麵才逃得一命,那些大樹上都釘有數百枝箭矢。
一時,府中屋宇和樹木都點著起來,濃煙升騰。
司馬倫秘書司馬眭秘躲避不及,被當場射成了刺蝟,一命嗚呼。
而司馬允還有身邊近千親兵死士,直接下令結陣朝著趙王府殺了過去。
隻要滅了司馬倫,孫秀一個外人,就算是天子在手,也不可能對他真正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