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但仍然露出了田地中,正在茁壯成長的嫩綠冬小麥苗葉。
是的,沒有看錯,這些農田裡都種植了冬小麥,並沒有因為匪患而荒廢了農田。
一片阡陌連橫的農田中央,還開辟了蜿蜒向北的灌水渠。
種小麥雖然比種粟能增產,但是需要澆灌更多的水,必須開通灌溉水渠,基礎設施更需要進一步到位。
如果說西晉此時小麥的種植麵積隻有一分的話,那到南北朝時就慢慢變成了二、三分,再到唐代變成了四、五分,直至唐末五代十國已經變成了七、八分。
因為小麥的畝產比粟高,老百姓才要狂熱地種植小麥。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可以多收獲一季糧食。
隋唐時期,兩年三熟製在北方旱作農業生產中已經頗為成熟,這個種植傳統是自南北朝演變而來的。
魏晉傳統的一年一熟,兩年內隻可收兩茬粟。
到了隋唐時期已經兩年三熟,第一年春播種粟,秋收後種小麥。
等來年五月收麥子,收完後種一季雜糧,下雪前收獲。
兩年時間內,可收一茬粟、一茬小麥、一茬雜糧(主要是豆子),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產量也大大提升。
這種種植模式的改進,導至官府整改了收稅製度,出現了夏稅、秋稅,一年兩稅。
夏稅征收絲、綿、麥子及現金(一戶250文),秋稅收稻、粟、豆類和乾草(一般是10束)。
從收稅對象就可以一窺農業生產模式。
小麥種植麵積增加後,圍繞它的種植、加工、烹飪技術自會慢慢出現,並且人們會不斷地嘗試改進和完善。
就此時而言,貴族莊園裡以小麥為原料的加工食物已經多得很,加工技術倍兒門清,隻不過藏著掖著,作為私家,寶貝得什麼似的,不向外傳播出去而已。
開花饅頭這種東西,不能永遠隻存在於士族莊園裡。
賊匪義軍當家作主之後,居然把這些肥田都一一儘量妥善利用了起來,在其中——種地。
並且在石寒的提倡下,甯黑、石勒他們本身原來作為耕作的農民,種地就是一把好手。
得到了陶家塢堡的小麥種子和種植技術,在陶家佃農指導下,整個賊匪大營也都學起了富人莊園,在有組織,成建製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開始大量地種植起了冬小麥。
有了強大的人員組織能力,畢竟還是可以輕易打破士族壟斷,將種植小麥技術傳播擴散開來的。
不過,他們搶劫也是有的,但光靠搶劫養不活自己。
為了生活,這年頭,賊匪們也是很不容易的,每個人都要打幾份工,都身兼多職:農民、土匪、商人等等,才能艱難勉強渡日。
更遠處,道路兩邊農田之外的山林裡,還隱隱約約有人活動的痕跡。
那是李毅、趙驤和牽秀眾將派遣四處出沒探查的斥候隊,不下數百人,並早早就散布道路兩邊,尋上了山,仔細搜檢各個適合藏兵的地方,以免被人埋伏。
——雖說真被埋伏了也沒什麼,不說農田視野極其開闊,根本起不到發動出其不意,突然偷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