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香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
下大事,就像一張卷餅,分分合合,時大時,有的時候,可以大餅卷一切,大一統成一張完美的卷餅,有的時候,又被咬成幾段,藕斷絲連。
聖唐期間,經過安史之亂之後,中央政府的實力和控製力就大大地減弱了,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麵。
聖唐王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這是封建統治者爭權奪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一般而言,一個大統一王朝由於失去了對內榨取社會資源的能力,從而無力維係軍事力量,或無法抵禦外辱,或無法鎮壓內亂,從而徹底的坍塌,進入群雄逐鹿的爭鬥,從而進入下一個治亂循環。
安史之亂之所以爆發,是因為聖唐王朝對內榨取社會資源的能力,趕不上它對外擴張的**,於是,用番兵番將這些廉價軍事勞動力來維持它過分龐大的國際軍事職能。
而所以安史之亂爆發時,聖唐王朝並非病入膏肓的窮途末路,它仍舊有相當強的能力,來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榨取,甚至在黃河流域的軍事鬥爭常態化後,聖唐還通過一係列的財政改革來加強了這種榨取。
所以,它造成了安史之亂後的一個彆扭的平衡,那就是聖唐王朝既無力清除異己的軍事力量,但也能夠輾轉騰挪,維係住自身的生存。
具體講,就是把安史餘孽封鎖在黃河以北,在豫安置重兵來盯防冀,又用江南的財富輸往西北,養活了西北藩鎮來抵禦吐蕃,養活了京都的中央軍,來維持聖唐王朝的不太穩定的權威。
也就是,安史之亂下的聖唐王朝,在內外因素的疊加下,運用自己不多的牌麵,有意無意的造就了北方的碎片化,而京都的聖唐王廷,為了維護穩定,竭力照看著這個衝突不斷地碎片化,終於在一百多年地看護下,整個北方地碎片化變得牢不可破。
聖唐王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宦官專權和朝廷官員中的朋黨之爭,朝政越來越混亂,雖然聖唐宣宗為一位較為清明的帝王,但也無力改變這個局麵,而在他魂歸星海之後,他的兩位繼任者懿宗、僖宗整日醉生夢死,不理朝政,朝廷**到了極點。
於是,皇室官僚和地主肆意壓榨、搜刮百姓,加上連年的災,百姓生不如死,許多人被逼無奈,舉起了反抗大旗,在懿宗即位當年,浙東地區,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隊伍從最初的百來人發展到了三萬多成員,震動的整個越州。
8年後,駐守在桂的八百名官兵因為對超期駐防不滿,殺了首領後,推舉龐氏為統帥,揭竿而起,他們從桂一路向北進攻,沿途附近的農民紛紛響應,到了徐州,隊伍發展到了二十萬人,雖然這兩次起義都被聖唐王朝鎮壓了下去,但是,更大規模的起義也開始在醞釀。
聖唐末年,鹽稅特彆重,加上奸商抬高鹽價,百姓買不起鹽,隻好淡食,有些貧困農民為了逃避關稅,就靠販私鹽掙錢,而這一種行為是很危險的,需要一幫人一起乾,時間久了,這些鹽販便結成了一支支隊伍。
時間來到了僖宗即位那一年,有一位鹽販首領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豫起義,王仙芝自稱補平均大將軍,發出文告,揭露聖唐王朝官吏造成貧富不平的罪惡,這一個號召很快得到了貧苦農民的響應。
不久之後,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魯地的鹽販黃巢也起兵響應。
這兩支由鹽販起義的隊伍彙合之後,轉戰魯、豫一帶,接連攻下許多州縣,聲勢越來越大,聖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將領鎮壓起義軍,但各地藩鎮為了自保,隻是相互觀望,聖唐王廷卻一點招都沒櫻
後來,聖唐王庭,想到了招降之策,派宦官到蘄州見王仙芝,封其官銜,而後者聽有光宗耀祖的大官可做,欣然同意了,於是,宰相王鐸堂弟王鐐為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
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聖唐王庭之職,而黃巢堅決反對,大罵王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
隨後以杖擊傷仙芝頭部,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
見招安不成,蘄州刺史裴偓逃奔EZ,不久兩軍分裂,三千餘人從仙芝,仙芝乃大掠蘄州,黃巢引兵二千北上。
不久之後,王仙芝帶領的起義軍在鄂被聖唐大軍打敗,他本人也被殺死,王仙芝失敗之後,起義軍重新整合,眾軍士推舉黃巢為首領,又稱衝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遊一帶。
黃巢軍進攻汴、宋二州,為東南麵行營招討使張自勉所阻,轉攻衛南、葉、陽翟等地,聖唐征調義成兵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豫一時勢壯。
黃巢率軍渡江南下,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下饒、信等州,同年十二月,進入閩,轉入粵。
第二年10月,農民起義軍攻克羊城,活捉節度使李迢,起義軍在羊城休整兩個月後,補充了人員和武裝,這時,黃巢以百萬都統的名義發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官員聚斂財產,犯贓者滅族的具體政治主張,之後揮師北上。
是年黃巢大軍自桂編木筏,沿湘江而下,進逼江陵,北向襄陽,聖唐王廷得知黃巢將北上,遣宰相王鐸為南麵行營招討都統,屯兵江陵,又任命李係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統兵十萬屯駐潭州,“以塞嶺北之路,拒黃巢”。
此時農民軍連下永州和衡州,抵潭州城下,李係驚恐,緊閉城門,黃巢揮兵力戰,一日而下潭州,聖唐大軍十萬人血染湘江,讓乘勝追擊,以五十萬軍進逼江陵,王鐸奔襄陽,黃巢兵不血刃占據江陵,北趨襄陽。
之後,起義渡過淮河,向官軍將領發出檄文:“我們攻擊京都,隻向皇帝問罪,與各位無關。各位各守各的地界,不要觸犯我們!”
各地將領接到檄文,均想保存實力,不願為朝廷賣力。
於是,黃巢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逼近潼關,並且黃巢親自到陣前督戰,大敗聖唐軍,在起義軍攻下潼關之後,僖宗驚慌失措,頭也不回,一路逃到了川地,而來不及逃走的聖唐官員,出城投降。
之後黃巢軍進入京都,守京大將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整眾而行,不剽財貨,群眾達百萬軍,入城後,軍紀嚴明,閭裡晏然,曉諭市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向貧民散發財物,百姓列席歡迎。
一月,即位於含元殿,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原朝官員,四品以下留用,餘者罷之。
不久,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聖唐宗室留長安者幾無遺類,唐室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史書言: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街踏儘公卿骨,又沒收富家財產,號稱淘物,宮室皆赤腳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