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極為慘烈,戰後,有十萬人自殺殉國,海上都是屍體,有聖人作詩雲: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照本宣科,雲啟在琉璃的幫助下,將老家下一個朝代的曆史,宋朝的興衰,尤其是其中繳稅貢之事,通過改名換姓的方式,靜靜的講述。
“聖人?雲少城主,你所說的聖人,是聖賢吧。”
大祭司聽出了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對其中觸目驚心之景,看著麵前虛空之景,和雲啟所說的那崖山海戰相比較而言,蟲災襲城,不算什麼。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此為《正氣歌》,當年我風都領地老祖於諸天萬界宗門之時,曾經提到過這一首詩,而這首詩的主人,便是剛剛本少所說的那一位聖人。
大祭司大人,是聖人,還是聖賢,大人心中自有計較,不是本少今日所討論的話題。
而我們今日所言之事,趙九重,石武烈,你們認為那一個存續了三千年的王朝,你們,有何感想?”
“嗬嗬嗬!雲少城主,為何說如此嚴肅的話題?他們隻是一個士兵,最普通的士兵,而少城主所言之王朝興衰之事,是如我們這般的當權者之慮,他們。無法接觸到這一個層次,不是嗎?”
大祭司的言語,讓趙九重等人心下一驚,越來越無法明白雲啟等人的意思,一句麵北而王,已經嚇了他們半條命,如今所說之事,又都是與麵北而王相關之事,如大祭司一般,無法理解雲啟幾人的意思。
“大祭司,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即將結束,而他們是下一個時代的繼任者,同為我聖唐一族族人,也是我風都領地士兵,未來擁有無限的可能?
如今的我們,隻不過是提前做了一個布局,如學堂教育學子一般,希望能引導他們,將他們身上所賦予的使命,希望能做出對聖唐一族有利之事,而不是如石水皇朝開創者一般,留下千古罵名。。。”
“雲少城主,此言過了,石水皇朝所犯何罪,將成為千古罪人?”襲侍宣挽身邊的一位親衛,挺身而出,大聲喝止雲啟辱沒神遼帝國的言論。
“何罪?若大祭司大人與我風都領地來往密切,並且主動將那敕勒川要塞主動拱手相讓,而不是我風都領地親自破之,道友,你認為那是罪,還是認為那不過是一件小事?”
“放肆!”
“惡魔~”
“辱我大祭司大人,罪無可恕!當斬!”
雲啟的舉例,嚴重不當,一般的人員,即使是敵對勢力的大人物,也不敢如此言語,但雲啟卻說了,並且以最平常的語氣,說了出來,似乎如其所言,小事,小事一樁。
“大祭司大人,此次,感謝你將他們送了過來,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希望能加強我風都領地普通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從而讓他們在未來,能擁有更加明確的目標,明白自己身上所承擔的責任,一肩扛起所有。
所以,這是我聖唐一族的家務事,也是我風都領地的家務事,大祭司大人,請成為一位傾聽者,未來,對於你們狼居胥山來說,也許也是一個好處。”
雲子夜見神遼帝國方麵越來越激動,不但親衛激情澎湃,那些百姓同樣也是如此,嚴正提醒大祭司,我們教育後輩子孫,你們聽聽便好,對你們有好處。
“嗬嗬嗬!請!”大祭司一個手勢,親衛及百姓不再大聲怒斥,輕聲細語,依然在發泄著心中的不滿,但已經成為了配角。
“多謝大祭司大人的諒解,大人若有相關方麵的疑問,也可以參與其中,但請記住如今的情況,這是在教育,而不是解決兩大領地之間的紛爭。”雲啟恭手施禮,感謝大祭司的理解。
“趙九重,石武烈,你們對於本少剛剛所言那個王朝之事,有何感想,是否解決了你們關於商戰的疑惑?”
“雲少城主,不過是一個王朝的興衰史,與商戰,有何關係?”大祭司接受了一位監視人員所遞送的凳子,端坐於座位上,如聽眾一般,聽著講台上的講師演講。
“大祭司大人,按照當初本少所聽聞此王朝之事的那一位道友所言,那是其所在的王朝曆史,他們的曆史學家,對其評判為,國富民強。
何為國富民強?對個人而言,家財萬貫,富甲一方,富埒王侯等等,都足以說明此人十分富有,若是再往上一步,富可敵國,更是將個人手中的財富,推到了極致,而此大宋王朝,說是王朝級彆的富可敵國,也不為過,當時那一位道友所引用的史書評價,可見一二。
在大宋王朝統治的三千年中,其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為先進、最為文明的國家。
趙九重,那大宋王朝時期之富裕,經濟、文化、教育也是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那一位道友所認知時代的巔峰。
商戰,如何能進行商戰?手中要有錢,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而大宋王朝達到了。
你們,對於此王朝,若是未來,我風都領地成為了此等王朝,除了錢,還是錢,你們是否還願意效力於風都領地?”
沉默,趙九重等人選擇了沉默,大宋王朝是否有錢,從富可敵國這一個雲啟故意說出的詞語,便可以知曉一二。
但作為一位軍人,趙九重他們所考慮之事,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榮譽,是尊嚴等方麵。
但雲啟之前對鑽石王朝曆史的介紹,尤其是那崖山海戰的悲涼,讓他們有些明白了雲啟的意思。
“各位,後周對趙匡胤有大恩,對趙匡胤很好,而且後周沒有對不起趙匡胤,但是趙匡胤卻以武將的身份,篡取後周江山,導致那趙匡胤與其他大宋王朝皇帝認為,無論對武將多麼好、他們都很可能要篡取江山。
因此,大宋王朝皇帝極端害怕其他武將效仿趙匡胤,所以大宋王朝過度抑武,導致大宋王朝軍事變的長期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