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張維賢拜見陛下。”
東暖閣響起的聲音,讓思緒萬千的朱由校回歸現實。
從他睡醒進行完鍛煉,就命王安傳召張維賢進宮。
打量著眼前的老者,這位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的大明勳貴,論眼界和城府絕對屬於頂流。
彆看史料中對張維賢著墨不多,不過在泰昌、天啟、崇禎三朝皇權更迭時,皆有此人的身影,且都發揮出相應的作用。
可以說,張維賢是在京的大明勳貴中實力很強的存在!
“大規矩就免了。”
朱由校收斂心神,開口道:“給英國公賜座斟茶。”
“老臣叩謝天恩。”
張維賢忙作揖再拜道。
對新君的此次傳召進宮,張維賢是有疑惑的,特彆是受噦鸞宮走水,而出現的午門廷杖之事,開始在外朝掀起風波,這使得張維賢趕來乾清宮時,心底是有著警惕的。
張維賢猜不透新君召他進宮所謂何事。
‘到底是老牌勳貴啊,定力真夠穩的。’
看著張維賢坐在錦凳上,沒有流露出絲毫表情,一副寵辱不驚的模樣,朱由校心裡暗暗感慨,‘大明勳貴這一群體中,還是有一批勳貴是能倚重的,不過此事要徐徐圖之,能者重用,平者靠邊,庸者奪爵,特彆是那批二五仔,必須要悉數乾掉!’
在禦前服侍的王安,餘光觀察著新君,不時瞥向沉默的張維賢,他不清楚新君為何傳召張維賢。
“英國公,你對於遼事是如何看的?”
在王安思索之際,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眼神平靜的看向張維賢,“朕昨夜禦覽幾封奏疏,彆的還好,唯獨對這個遼事有些疑慮,所以召英國公進宮奏對。”
遼事?
奏對?
張維賢心裡一緊,警惕立時生出。
作為大明勳貴之一,張維賢對遼事是了解的,不過受身份的影響,卻從沒有發表過任何言論。
從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大明勳貴群體就漸漸退出權力中樞,此前把持著的軍權,也漸漸從五軍都督府過渡到兵部手裡,換言之,大明現有的文貴武賤之風,文官具有對軍權的指導意見,就是從這一時期逐步形成的。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製定的那套相互製約、相互製衡的統治體製,被敗家子叫門皇帝撬了根基,自此大明後繼之君,為了能製衡住文官群體,開始逐步重用內廷太監班底,這也讓明初定下的基調被逐步破壞。
“英國公是有何顧慮嗎?”
見張維賢不言,朱由校繼續道:“那要是這樣的話,朕打算讓英國公提督京營戎政,卿家豈不更加顧慮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