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在時下會有中旨頒到內閣。
聽著內廷太監王體乾宣讀的中旨,在場眾人流露出各異神情,情緒就更不一樣了,因為這道中旨,是以大白話的形式所頒,字裡行間對於內閣的不滿,對於有司的不滿,是絲毫不加掩飾的。
“…罷韓?群輔之位!”
當王體乾宣讀中旨到此處時,除了韓?以外,在場其他人等心生驚意,誰都沒有想到天子竟罷黜了韓?。
該來的,終究是來了。
此時的韓?似像泄了氣一般,整個人變得滄桑不少,雙眼無神的跪在地上,沒了,什麼都沒了。
一場來自遼左的奏捷,使得中樞朝堂的局勢陡然急轉。
在朱由校的眼裡,既然你們不折騰事了,也不繼續狂吠了,那朕這位大明天子就折騰些事情,叫你們一個個顧不了彆的。
對於內閣的出手,朱由校的政治目的很明確,他就是要用內閣的變動,來轉移在京群臣的注意,使得他們無法指摘天津開海,無法插手彆的,畢竟內閣位置的變動,必然代表著朝堂洗牌。
心有不服?
心生不滿?
不符製度?
那就全給朕憋著吧,誰讓朕主導一場遼左大捷呢?
想要指摘朕,你們也主導一場大捷啊!
這便是馬上皇帝的優勢!
哪怕朱由校沒有上戰場,可性質是一樣的。
“……鑒於今下國朝秩序不穩,軍政大事堆積,朕決意特擢朱國祚,進建極殿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師,賜蟒袍,總攬內閣事。”
聽王體乾宣讀到此處時,跪地的朱國祚難以置信,此前在朝鬨得沸沸揚揚,要進行廷推的首輔,居然就這樣落到他頭上了?
這不符合規矩啊!
沒有經曆在京廷推,就明確的內閣首輔,在文官群體的眼裡是不圓滿的,甚至有一些是不認的。
朱由校當然知曉這些。
所以這場內閣變革,是暗藏有很多用意的。
隨著內閣首輔人選明確,次輔之位也明確了,原通政使錢謙益當選,此人先前在朝呼聲也不低,僅次於呼聲最高的葉向高。
廷推閣臣?
廷個屁!
或許今後的內閣人選,要重回廷推這條路線,但作為天啟朝最新一屆的內閣,朱由校要徹底主導,而且五年內,內閣都不會再換人,除非犯下重大過錯,導致國朝利益受損,不然過於頻繁的更換內閣人選,隻會加劇黨爭。
至於呼聲最高的葉向高,一個年齡,就不用講彆的,便被朱由校給淘汰了。
管你在萬曆朝是不是做過獨相,是不是能力很強,在朝野間名望有多高,上了歲數,那就是不行,原內閣首輔方從哲,不也是上了歲數?
這人啊,一旦老了,進取心就會變弱,也會變得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朱由校是給自己找內閣大臣的,不是找氣受的。
過去不對內閣下手,就是他娘的差一場仗。
現在遼左大捷了,朱由校更沒有顧慮了。
先給你換了再說!
所以除了首輔與次輔外,內閣群輔不僅增加了名額,關鍵涉及還很廣泛,除了何宗彥、沈、史繼偕留下外,群輔新增禮部尚書孫如遊,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王象乾,協理京營戎政孫承宗。
當然孫承宗要是進內閣,則協理京營戎政就要卸任,這一切都在朱由校的謀劃中,伴隨著孫承宗入閣,京營戎政,暫時性的皆由張維賢掌控,至於協理嘛,沒有合適人選,就先慢慢挑唄,待到凱旋歸京的援遼主力回歸,針對京營的全麵謀改也就拉開序幕了。
朱由校做事就是這樣,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極致,一環套著一環,目的也很純粹,就是要將做過的事,讓人挑不出任何理由來,想搞事情可以,先找到駁到的理由再說,沒有的話,那就不好意思了,朕不吃祖製這一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