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順風所能夠提供的加持,足夠讓船隻以更少的消耗,更快的速度,前往對應的目的地。
而他們首先要前往的地方,正是位於青州的東萊港,需要在那裡進行補給,將長時間滯留在海洋上麵的消耗補齊,然後才能夠出發前往扶桑。
而正是這一次補齊,也讓周瑜,孫策和其他的江東將領,看到了停靠於東萊港以北的軍事港口船隻,那種一眼看不到儘頭的龐大規模,足以證明這個地方的戰爭力量。
而正是這種數量龐大的船隻,才見證著北方海軍真正的底蘊。
可以沒人,但不能沒裝備。
所有訓練完的士兵,在訓練完成的那一刻,就擁有一隻對應的裝備和船隻,這才是海軍的理念。
當然,也因為數量龐大到這個規模,後續的海軍船隻建造,其實也減少了很多,造船廠裡麵的軍用訂單,也跟著減少了許多。
所以相比於盲目擴張時候的繁忙,現在的造船廠,才更像是一個正常的造船廠。
多餘的技術人員,一部分被抽到了南方造船廠當中,另外一部分,則被分配到了相關的技術學院當中,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員,被各個世家的人挖走了。
尤其是江東世家,在這一方麵,更是出大力,高薪聘請和高薪挖人,從而完善自己的造船工業人員。
對於這種行為,公孫家族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是給同僚們一個機會了。
主要也是本來十年的軍用訂單,兩三年就乾完了,現在自然就進入了萎縮期,隻能靠著民用訂單來保證建造廠的存在。
當然軍用訂單也不是沒有,隻不過這個訂單的數量,屬於事後追加,避免人員過度流失的。
公孫家族雖然不懂這一點,但也沒有多想,政府讓養著,那就養著唄,公孫家又不缺這麼一點錢,而且海軍是真有錢。
除了軍用船隻以外,民用船隻的規模,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遠遠超越了軍用船隻的規模,並且逐漸擴大。
甚至伴隨著國家理念上的統一,民用船隻的訂單,呈現爆發式的增長,都排到十幾年後了。
有了上一次瘋狂擴產,最後差點尾大不掉教訓的公孫家族,在這一次的擴產過程當中,就保持了相對的理性。
畢竟還要保證建造廠工人的長時間生存,不能竭澤而漁,所以選擇了自我限製產能,從而延長工作時間等等…
反正這些訂單,大多數都是世家的,不著急,一點兒都不著急,至於尋常老百姓當中的民用訂單,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大的船,生產自然會快很多,交付也會提前很多,很正常吧?
而各大世家對於這一點,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然後咬牙切齒的付了定金,靜靜的等待著。
供需關係的表現,更是展現的十分透明,公孫家族一點都不慌。
以前政治上,單純處於下風,根本就說不過,但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家中頂梁柱公孫瓚站出來,就足夠讓絕大多數世家知難而退了。(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