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運河之都,九省通衢。
此地毗鄰京杭大運河,被譽為“天下運河之都”。
靖難之役中,朱允炆派遣梅殷為總兵官鎮守淮安,擁兵四十萬,作為金陵帝都北麵的屏障,防守長江防線。
淮安處於在長江以北,其地域包含淮河兩岸的眾多戰略要點,是金陵帝都以北的重要屏障。
朱棣想要南下攻打金陵帝都,淮安就扼守了重要的南下通道,是長江防線上最重要的一環。
在朱棣企圖勸降梅殷從淮安過江時,梅殷嚴詞拒絕並堵住了這條路。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朱棣這隻是緩兵之計,直接繞道揚州,用偷襲突破了揚州防線,最終得以渡江南下,緊接著長江防線上的水陸南軍紛紛投降,朱棣順利兵臨金陵帝都城下,最終一戰破城,覆滅了建文朝廷。
如此一來,梅殷這四十萬淮安軍,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隻是誰都不清楚,為何在朱棣突破長江防線後,建文帝朱允炆急召天下軍隊進京勤王,淮安軍卻始終按兵不動,梅殷也絲毫沒有帶兵回援的跡象。
若他梅殷當真是建文死忠,為何會按兵不動,眼睜睜地看著朱棣攻破金陵帝都呢
若他梅殷不是建文死忠,那為何他又一直嚴詞拒絕朱棣招降,擺出一副為朱允炆效忠的架勢呢
梅殷啊梅殷,你究竟在想什麼
這也是李弘壁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隱隱有了些許猜測,但還需要實際證據來驗證。
所以李弘壁才會提出跟隨李景隆冒險出使淮安軍。
他想要親眼看看,這淮安四十萬大軍,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李景隆一行人進入淮安軍的範圍後,當即就被敵軍給圍了起來。
不過他們並沒有動手,雖然這些南軍將士一個個恨不得將李景隆抽筋剝皮,生吞活剝了去,但是他們終究還是沒有動手。
不是因為紀綱那一千羽林禁軍精銳,而是因為李景隆手裡麵握著天子旌節!
所謂“旌”,是指旌旗,雙旌包括代表天子使節的龍旗,和表明使節個人身份的門旗。
所謂“節”,則是一根半丈長的節杖,杖上飾以金銅葉片,以紅綢裹之。
千古流傳的“蘇武牧羊”圖,蘇武手執一根綴滿葉片的木杖,那根木杖便稱作“節”。
旌節,就是以旌為符信,多以竹為杖,上飾以旄毛,這是國威與皇權的象征!
執旌節而使,才是名正言順的使節,縱是敵軍見此旌節,亦不敢輕犯輕辱,更不敢動刀兵,這是戰場上的大忌。
節為信物,故有節者權重,無節者權輕,失節矯製者有罪。
這個旌節,不僅僅代表使節的身份,同時還有調度本國邊境軍隊的權力,可以算作調兵虎符,這也是使節的權力之一。
李唐中後期所謂的“節度使”,顧名思義,便是以節為憑,統領一方軍政的意思。
而大明設有行人司,職專捧節奉使,凡頒行詔敕、冊封宗藩、撫諭番夷、征聘賢才及賞賜、慰問、賑濟、軍旅、祭祀敘差等,皇帝派行人持節為使。
李景隆作為永樂朝廷派出的正使,自當有行人司持旌節而行,代表著永樂皇帝的威嚴與永樂朝廷的國威!
正因為如此,他們一行人才能夠暢通無阻,無人膽敢動什麼歪心思。
不過李弘壁還是注意到了李景隆的蒼白臉色,忍不住打趣道:“爹啊,你慫什麼”
“吾兒,這些人的眼神太可怕了些!”
李景隆這不是慫,而是選擇從心。
不管到了哪兒,一個個南軍將士都惡狠狠地盯著他,那眼睛都紅了布滿血絲了,這換誰看了心裡不犯怵啊!
“爹你彆擔心,他們沒彆的意思。”
“那他們這凶惡眼神是啥意思”
“想砍了你的意思!”
“……”
李弘壁成功把天給聊死了。
紀綱在一旁看著這對父子,覺得有些好笑。
一個老紈絝,一個小紈絝,怎麼看都覺得不正常。
偏偏李景隆這個當爹的,還唯李弘壁馬首是瞻,這就更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