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很是高興。
李弘壁這兔崽子,果真是智計過人。
就是此子性子太過憊懶,而且太跳脫了些。
這男人嘛,成婚前和成婚後大不一樣,尤其是娶妻生子之後。
所以朱棣準備等李弘壁成婚之後,給他一個官職把他丟進戶部曆練一番,將來說不定會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
正當這個時候,一名大臣卻突然出班啟奏。
“皇上,夏大人所言甚是,但兩省災情已經十分嚴重,即便再是敦促,救災錢糧一時半刻也無法到達災區。”
“故而臣以為眼下最緊急之事,乃是派遣一位朝廷欽差,儘快趕赴災區安撫關中日漸不平的民意,否則一旦民心不忿,社稷危矣……”
朱棣抬眼一看,卻發現這人是駙馬都尉、永春侯王寧。
這王寧早年尚太祖第六女懷慶公主,升任後軍都督府事。
靖難之役中,王寧選擇棄暗投明,暗中泄露朝中情報給燕王朱棣,被建文帝朱允炆發覺,將他打入了錦衣衛詔獄。
朱棣即位後,稱王寧孝於太祖高皇帝,忠於國家,剛正不阿,因此封永春侯,對王寧寵信有加。
這位永春侯,既是功臣,又是妹婿,所以算是朱棣比較寵信的心腹朝臣之一。
聽見王寧方才的話,朱棣也有些意動。
“王愛卿此言有理,不知可有合適的人選不妨說來聽聽。”
王寧聞言心中一震,顯得有些意氣風發。
他早就在心裡麵打好了腹稿,就是為了等這一刻!
目的嘛,正是為了扶持他結交的那位皇子上位!
“皇上乃是天下臣民的君父,萬民敬服擁戴,若皇上親去則萬民鹹服,百姓歸心!”
“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上不可輕易離京涉險,因此何不遣一位皇子代表皇上巡視災區,安撫災民饑民,主持朝廷救災一事,如此既可彰顯皇上的愛民之心,又可安撫災民百姓,可謂兩全其美。”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文武百官的目光,瞬間就集中在了王寧身上。
這個永春侯,還真是好大的膽子啊!
他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直接引爆奪嫡之爭啊!
賑災撫民這種事情,表麵上說得好聽,不過是讓皇子去走個過場,彰顯一下皇室的愛民之心罷了。
但百姓可不管你是什麼皇子親王,百姓都是憨厚淳樸的,你來看望我們這些饑民流民,還給我們帶來了糧食,給了我們一條生路,那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換句話說,這名皇子隻需要去災區走個過場,就可以白白收獲民心與賢名,可謂是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那麼問題來了,王寧到底支持哪位皇子呢
這個機會,對大皇子朱高熾和二皇子朱高煦,都是彌足珍貴啊!
對大皇子朱高熾而言,他是陛下與皇後的嫡長子,太祖高皇帝欽定的燕世子,本應該順勢升格,晉升為當朝太子。
然而滿朝文武都知道,皇帝陛下一直不喜這位大皇子,所以生生將他壓製在北平,不給大皇子朱高熾入主東宮的機會。
如果大皇子朱高熾得到這個賑災良機,那他就可以憑借民望,順勢入主東宮,屆時隻怕皇帝陛下都不好阻攔。
隻要事情辦成了,災區百姓上一封“萬民書”什麼的,再有朝堂之上的大皇子黨派從中配合輔助,皇帝陛下難道還能繼續拖著,置百姓民願於不顧
同樣的道理,這對二皇子朱高煦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天賜良機。
這位二皇子同樣是陛下與皇後的嫡子,相比於大皇子朱高熾,他更多出了一份皇帝陛下的偏愛,唯獨就隻缺少在百姓中的民望!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是二皇子朱高煦奪得這次機會,補齊了最後一塊短板,同樣的套路走一遍,再加上勳貴武臣的鼎力支持,他未嘗沒有上位的可能啊!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皇帝陛下曖昧不清的態度,一直從未提及過立儲一事,所以文武百官都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