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你在笑什麼?
朱棣怎麼都沒想到,這打臉來得如此之快。
這人呐一旦有了些許權勢地位,就想積攢置辦點家產家業,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人。
這是人之常情,哪怕是朱棣也不例外。
畢竟皇宮裡麵這麼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睡哪一項不需要花銀子?
他朱棣想著置辦一些田產地產,歸屬於皇室天家名下,交給宮裡麵的宦官去打理,每年收成就足夠補貼宮裡麵的一些用度了。
可是他沒有想到,僅僅隻是這麼一件小事,竟然會給大明埋下這般嚴重的隱患!
李弘壁這是在杞人憂天嗎?
傻子都知道不是!
既然是人之常情,那大家肯定都想這麼乾啊!
而且他朱棣這位大明皇帝都帶頭這麼乾了,其餘那些皇親國戚和宗室藩王還不得爭相效仿?
你占一塊田,我圈一塊地,大家都是“響應皇帝陛下的號召”,所以和氣生財,一起積攢家業……
皇親國戚之後,宗室藩王之後,就會勳貴武臣和文臣縉紳!
尤其是那些文臣縉紳,打著所謂“耕讀傳家”的名義,巴不得能夠占個上萬畝的田地,家裡麵的田地越多越好!
這樣一來,後果會是什麼?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一想到那般場景,朱棣臉色就愈發蒼白了。
“此事……倒是朕考慮欠妥了。”
“皇莊一事斷不可為,而且要嚴厲打擊任何權貴侵占百姓田地!”
不得不承認,朱棣就是朱棣,那位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
短暫失神後,他就立刻反應了過來,絕不能開此先河,給後世子孫留下這巨大隱患!
李弘壁聞言欣慰地點了點頭。
他當真不是在杞人憂天,也不是在信口胡咧咧。
事實上,大明朝的稅收問題,是曆代封建王朝中最為嚴重的,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大明朝洪武年間,平均稅收兩千三百萬石稻米,麥子四百七十萬石。
到了正德年間,稅收下降為兩千二百萬石稻米,麥子四百五十萬石。
至嘉靖年間,下降為一千八百萬石稻米,麥子四百二十萬石,這些稅糧折合起來也就九百萬兩銀子。
而而嘉靖三十年,九邊和沿海軍費開支五百餘萬兩白銀,俸祿、修建八百萬兩白銀,總計一千三百餘萬兩,稅糧九百餘萬兩再加上稅銀三百多萬兩,竟然都還不夠支出!
這還隻是軍費、俸祿和修建宮殿三項,朝廷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結果光是這三項都遠遠不夠了。
以致於到了隆慶年間,稅收隻夠每年維持前三月開支,後九個月都需要欠錢,東挪挪西挪挪,勉強維持朝廷正常運轉。
在萬曆時期,稅收降低的更為嚴重,由於萬曆時期三大征,欠下了巨額軍費,萬曆狗皇帝更是不當人,想方設法地橫征暴斂,采用了關卡征稅的模式,每數百裡就征一次稅,這嚴重打擊了商業,致使商稅萎縮百分之三十七,商業萎縮百分之六十以上,數省商人幾乎絕跡,大明王朝也就此徹底崩盤。
這就是田地的重要性,它絕不能掌握在文臣縉紳手中!
“陛下,皇莊隻是一個由頭,歸根結底還是要著眼於田地的問題。”
“難道陛下不開設皇莊,就沒人去侵占良田,沒人去兼並沃土了嗎?”
“建文秀才朝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最上麵坐著一個書生皇帝,執掌中樞大權的是一群文臣縉紳,後果就是文臣縉紳想貪就貪,地方官員想拿就拿,士紳與縉紳勾結在一起,占據了大量田地以肥自己,卻窮了朝廷苦了百姓,這其中尤以江南士紳縉紳為最!”
聽到這話,朱允炆不樂意了。
啥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