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永樂五年秋。
南征大軍船隊在廣州進行了再一次短暫休整之後,徑直穿過瓊州海峽,靠著海岸線一路航行到紅河入海口,大明戰兵將在這裡擇地登陸安南,快速占領紅河平原產糧區。
事實上,此戰為了打出效果,儘快平息這場戰事,李弘壁與姚廣孝製定出了一係列的作戰計劃。
比如張輔此刻率領的三萬戰兵,全都是來自五軍大營的精銳,以及一萬神機營戰兵,由曆城侯盛庸統帥。
二人率領三萬戰兵乘坐福船出海之後,三萬京營官兵從來沒有坐過海船,這一上船之後,好多官兵不可避免的暈船了。
就連張輔也有一定的暈船反應,可是盛庸卻一點事都沒有,還時不時地跟將士各自的船頭比賽釣魚。
這個時候,他們才深刻體會到了,李弘壁說的暈船反應,完全就是因人而異,沒有任何規律可尋。
經過大半個月的海上航行,將士們已經習慣了海船的顛簸,除了一些特彆敏感體質的兒郎還是無法克服暈船反應,絕大多數將士都變得生龍活虎,畢竟不用他們走陸地長途跋涉,已經算是很方便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大規模的運送戰馬,因為戰馬很是嬌貴,這樣在海上顛簸,如果照顧不好,戰馬死亡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戰馬這種東西,放在大明本身就極其昂貴,能避免傷亡自然要避免傷亡,更彆提什麼冒險用海船運送了。
好在安南也沒什麼騎兵,而且安南地勢多山林少平原,就算把戰馬給運送過來,騎兵也沒有什麼用武之地。
也就是那點象兵可能會對大明王師造成威脅,但是象兵在火銃麵前也不值一提,張輔和盛庸可是清楚地記得,當初那帖木兒國的巨象戰兵軍團,是如何被李弘壁以一己之力給殺穿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鑒於帖木兒國的火炮軍團,大明早就使用先進的火器,根本就不需要李弘壁冒那一場生死危險。
所以,對付巨象,不僅可以使用火攻,還有這些動靜巨大的火器,對大明戰兵而言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
安南人做夢都不會想到,敵人竟然從他們的後方登陸了,對此他們是全然不知。
由於大明向整個天下都發布了討賊檄文,並且還以陳朝宗室遺孤陳添平的名義號召安南子民團結起來反抗那篡位竊國的黎季犛,所以安南胡氏也得知了事情原委,立刻調兵遣將想要抵禦興兵來攻的大明王師。
黎季犛也是積極防備,重編軍製,在多邦城加強防守,於各個河海要處裝插木樁陷阱,整頓軍庫,招募人民有巧藝者入伍,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放心大膽的將他的所有軍隊調到了安南北方與大明交界的地方做出要進攻廣西、雲南的姿態。
而大明方麵,以黔國公沐晟與雲貴都司都督方政為首的大明雲南衛所軍,則在永樂皇帝的嚴令之下對安南叛軍采取佯攻姿態,主要就是為了吸引安南軍的火力,並且逐步向南推進。
黎季犛本想著誘敵深入在安南北部的群山中伏擊明軍,一舉打掉明軍的主力,讓明軍知難而退。
安南是安南人的安南,關這些該死的明人什麼事情?
就算他黎季犛是篡權上位,但至少也贏得了安南上下的認可,已經建立起了大虞王朝,正兒八經地做了開國帝王,偏偏這些該死的明人非要橫插一腳,直接興兵來攻,黎季犛自然不可能咽得下這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