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震吧!”李弘壁隨口答道。
朱棣聞言一愣,隨後似笑非笑地看著李弘壁。
“你不喜歡呂震此人?”
“談不上喜歡或者厭惡,純粹從利益角度出發。”
“北平那邊在修建新都,郭資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呂震掛名一個北平戶部尚書,可以配合修建帝都的工作,也順勢完成收購羊毛一事,還可監管大寧互市,以免出現什麼變數!”
“主要原因,呂震博聞強識能力突出,而且為人圓滑,這一次韃靼與大明談判,他也一直參與了談判,對韃靼而言算是老熟人了,所以更利於韃靼人放鬆警惕,按照我們的計劃行事!”
朱棣聽後含笑點頭。
“那就呂震吧!”
“不過朕有一事不解,你為何對那兀良哈部落如此厭惡?甚至此次還要朝廷配合韃靼出兵,將其徹底殲滅?”
兀良哈部落嗎?
李弘壁眼中閃過了一抹寒光。
曆史上喜峰口以北五百餘裡,曾經的大寧都司,永樂後就成為了兀良哈三衛肆意馳騁的肥美牧場。
自永樂年間開始,嘗到甜頭的兀良哈三衛便始終未曾真正屈服,他們為爭得大寧地區與大明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直到正德年間,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來到大明長城邊外駐牧。
兀良哈三衛駐牧地分布情況是:“自大寧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州、義州曆廣寧衛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逾沈陽、鐵嶺至開原,曰福餘。”
原本三衛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餘衛,朵顏衛最弱。
而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故意冊封三衛以朵顏衛為首,其用意不言而喻。
朵顏衛也因此在明廷的支持下迅速崛起,逐漸吞並了其他兩衛。
永樂年間,兀良哈部秘密依附韃靼阿魯台,開始侵擾大明北邊,且不斷假借賣馬入明邊境偵探虛實,永樂皇帝聞訊後第三次禦駕親征,阿魯台所部拋下兀良哈三衛北遁,永樂逐於屈烈河大敗兀良哈部軍,斬首無計,遭此重創後,兀良哈部眾紛紛降明。
仁宣不務遠略,兀良哈三衛屢屢侵擾明境,靠著大寧這塊跳板,於永平、山海關間大肆擄掠,直至宣德皇帝親率三千精兵追擊,明軍兩翼並進,大破三衛軍。兀良哈三衛軍士望見黃龍旗,紛紛下馬拜罪請降,皆被明軍生擒,三衛這才稍收鋒茫,曾一度主動向明廷請求投降歸順。
宣德末年,兀良哈三衛暗中聯姻瓦剌,也先繼位後,繼續對兀良哈三衛實行懷柔政策,使得瓦剌與三衛關係更加密切,並誘使三衛背叛明充當瓦剌侵襲女真和明邊的先鋒,兀良哈三衛於是“陰為其耳目”,不斷在薊遼邊境活動窺伺明邊,最後因為朱祁鎮的愚蠢行為,釀成了“土木之禍”。
土木之變後,明廷仍經常遣使赴兀良哈三衛詔諭、撫慰,然而三衛已先受也先意旨,數次遣使在沒有約定時入貢,以窺探大明守備虛實,不久也先又逼迫朵顏衛所部遷徙他地,三衛皆不堪忍受瓦剌肆虐,遂向明朝秘密傳遞瓦剌情報,且請求屯駐於靠近明朝邊境處,可鑒於其卑劣秉性,景泰皇帝拒絕了他們的這個請求,兀良哈三衛則又倒向韃靼部,與其首領孛來暗中交往,充當其向導。
成化元年,兀良哈部三衛派九萬兵隨孛來大舉入侵遼河地區,不久久兀良哈部又西附韃靼部毛裡孩,東結海西兵,多次出兵關內劫掠,雖數遭明守將擊之,仍侵擾不已。
然而韃靼彆部首領那孩統兵三萬,入攻大寧、金山,渡老河,攻殺三衛首領伯顏等人,掠人畜萬計,三衛部眾為避戰亂,“相率攜老弱,走匿邊圉”,明邊守將劉潺報告朝廷,憲宗詔令邊關守將,向三衛避難部眾發放芻糧,給予優撫。
但兀良哈三衛仍擾邊不止,弘治初年,常盜掠古北、開元等地,不久後兀良哈三衛再遭韃靼首領小王子的侵擾,三衛首領紛紛向明邊關守將請罪,以避戰禍。
因其時叛時附的惡劣本性,加上與韃靼蒙古、瓦剌蒙古的常年叛附又交戰,成為了令草原諸部與大明朝廷都頭疼無比的存在。
這就是兀良哈雜碎!
反叛不定,毫無廉恥,強則盜寇,弱必卑伏!
李弘壁更願意讓“老實聽話”的韃靼部落,進駐大寧牧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