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布衣的孔公鑒當即朝著四方行禮,算是在天下儒生麵前露了個麵,不過他言行舉止間卻是十分倨傲,顯然這位聖人血裔根本就沒把這場學術辯論,甚至是在場眾人放在眼裡!
朱肇煇頓了頓,嘴角泛起戲謔笑容。
“那麼今日科學與名教的學術之爭,就此開始吧!”
解縉率先開口,沉聲道:“縉有一位好友作了一篇文章,正所謂“奇文共欣賞”,還請諸君點評一二!”
聞聽此言,眾人神情頓時變得詭異了起來。
尤其是劉季篪、黃淮等老學究,心中更是生出了一絲不安之感。
在場眾人連帶著魯王朱肇煇在內,都是讀書人,讀的書越多,懂的道理就越多,而讀書人就越是敏感。
所以解縉說了這麼一句與論道無關的話語,那自然不隻是字麵意思那麼簡單,在讀書人聽來也許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可不等他們多想,解縉當即掏出了那篇李弘壁親作的文章,輕咳兩聲,高聲念道:“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
老學究?
這是什麼意思?
是指年紀交大且對或文化有一定造詣的老儒嗎?
劉季篪與黃淮對視了一眼,儘皆不明白這“老學究”是何意,隻能耐著性子繼續聽下去。
“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
“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因並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淚沒。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熒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故事講到這兒,一眾碩儒鴻儒忍不住撫須讚歎,作出此文章之人,的確身懷大才,將讀書人的學識文氣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堪稱妙絕。
鄭、孔即是漢代經學大師鄭玄與孔安國,屈、宋則是大家屈原、宋玉,班、馬即指史學大家班固、司馬遷。
此四人皆是一世大家,文氣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
聽到此處,劉季篪等老學究終於放下心來,確定這篇文章乃是弘揚文教,故而專心致誌地繼續往下聽著。
李弘壁見狀心中大笑不止,姚廣孝和楊士奇的神情也變得古怪了起來。
隻見解縉繼續高聲念道:“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
讀書一生,文氣當幾許?
這是在場所有儒生都想得到答案的問題,畢竟文氣就是才氣,代表著個人學識。
“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在場眾儒聞言一愣,隨後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文氣如在濃雲密霧中?
字字化黑煙?
實未見光芒?
這……這太娘的……這是諷刺自己啊?
借鬼狐,談人世,這才是作出這篇文章之人的真正目的。
老學究迂闊自負,一心死記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懵懵懂懂,糊裡糊塗,正如文中所描寫的:“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
不但如此,老學究還缺乏自知之明,結果被鬼友捉弄一場,老學究惱羞成怒,鬼朋友揚長而去,文字輕鬆,意趣詼諧,令人發噱。
而在場文人儒生,哪個又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死記聖賢書”的老學究?
這篇文章篇幅雖小,卻是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以文雅的形式含蓄地進行極致的辛辣嘲諷,意味深長,入木三分,令劉季篪、黃淮等人臉色頓時漲紅了起來。
解縉這個混賬東西,真是……豈有此理!
他竟在這種場合寫文章嘲諷自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