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四月。
這對京師而言是一個忙碌的時節。
春耕的時間一般在農曆二月或三月,也就是陽曆的三月到四月之間。
這個時期氣溫逐漸升高,天氣逐漸暖和,是農作物生長的好時機,春耕的步驟包括翻耕和播種等,農民會先用犁等工具將田地翻耕,使土地變得鬆軟,方便種植作物。
不隻是大明王朝,曆朝曆代都是農耕社會,所以極其重視農桑。
甚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還要率文武百官親自耕田,稱為“籍禮”,以示對農業的重視。
皇帝耕籍田,皇後織農蠶,帝後如此做出表率作用,目的就是為了屠凸顯朝廷對農桑的重視。
不過今日鋼鐵之城卻是異常忙碌,因為到了土豆收獲的季節。
大明皇帝陛下朱棣,當朝太子少師姚廣孝,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金忠等朝堂重臣,再加上當朝太子朱高熾,全都不約而同地趕了過來,目光熾熱地看著那幾十畝地的綠苗。
他們都知道,肅王李弘壁正帶著解縉這些科學門徒,正在培植一種可以畝產三十石的高產糧食作物,土豆!
畝產三十石,那是什麼概念啊?.
不管是朱棣,還是朱高熾,亦或者蹇義、夏原吉、金忠這些朝堂重臣,他們都是親眼見過底層百姓那艱難困苦的生活,也對農事都有著了解。
北方以種植小麥為主,可一個青壯的男人,耕種一畝地,最多能得麥兩百多斤,也就是一兩石而已!
因而北方一戶人家倘若想要維持溫飽的話,若是不耕種三五十畝地,這一戶幾口人,怕是都難以果腹的。
南方的水稻產量則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
尋常水稻平均下來,不過畝產四百來斤,也就是兩三石左右。
南方一戶人家,沒有十畝水田,想來也無法維持生存。
這就是大明百姓南北的主糧,北方小麥畝產一兩石,南方水稻畝產三四石。
正是因為產量較低,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饑民流民。
可是現在,李弘壁竟然告訴他們,科學門徒正在培植一種可以畝產三十石的糧食作物!
這他娘地……怎麼可能?
畝產三十石!
那可是整整三千多斤啊!其產量是南方水稻的十倍,是北方小麥的二十倍!
這世間又怎會有如此高產的糧食作物?
堪稱社稷神器也絲毫不為過。
幾乎下意識地,所有人都不願意相信。
要不是因為說這話的人是李弘壁,當朝第一權臣,大明王朝的肅王殿下,他們早就給他一巴掌,把他給打醒了。
基於肅王李弘壁的特殊身份,道衍、金忠和張昺眾人這才匆匆趕了過來。..
要是,萬一是真的呢?
萬一李弘壁又帶給他們一個天大的驚喜呢?
這個念頭一旦在腦海中滋生出來,就如野草般瘋長,再也難以消除,更是讓人激動得難以自抑!
此刻溫室大棚外麵,眾人看著那一扇扇琉璃天花板,都有些傻眼。
除了朱棣心中有數,知道李弘壁麾下的匠人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琉璃生產工藝外,其他眾人可是渾然不知啊!
我的老天爺啊!
這是什麼?
通體晶瑩剔透的極品琉璃!
尋常時候巴掌大的那麼一小塊都已經價值連城了!
可是現在映入他們眼簾的,卻是一扇扇的極品琉璃,蓋在溫室大棚的穹頂之上!
這……這是何等大的手筆?!
眾人看得目瞪口呆,久久都回不過神來。
朱棣此刻也是神情振奮,滿臉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