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
出乎姚崇的意料,陸通並未著急忙慌地辯駁,反而眼中泛起怒色,毫不遲疑地吐出兩個字,隨即歉然地看著姚崇道:“大人勿怪,草民驟然聽到如此荒唐的傳言,一時難以克製,還請大人見諒。”
他的憤怒理所應當,但姚崇關注的重點在另外一件事上。
方才他特意在“罪臣”二字加重語氣,其實就是想看一看陸通的反應。
如果傳言為真,陸沉是楊光遠的遺腹子,那麼陸通肯定是楊光遠最信任的人,否則不會將如此重要的事情托付於他。
在這個前提下,姚崇直指楊光遠是罪臣,陸通肯定會有情緒上的變化。然而令姚崇失望的是,陸通仿佛壓根沒有聽見“罪臣”二字,心裡隻有旁人謠傳陸沉非他親生子的憤怒。
至於楊光遠是罪臣的論斷並非姚崇自作主張,實際上直到眼下為止,大齊朝堂上依舊是如此評牛
究其原因,楊光遠被下獄處死是先帝的旨意,但又不止是先帝一饒意願,這裡麵牽扯到很多人。如果要為楊光遠翻案,不止先帝會被史家記上一筆,現如今永嘉城裡朝堂內外都有一批人必須得付出代價。
另外一點,李肚基為帝的法統在於他是先帝的第七子,齊朝在偏安一隅之後依然可以維持朝廷的統治,很大程度上源於先帝當年“寧死不降”,在麵臨景朝大軍攻入河洛城時沒有苟且偷生,選擇和太子等人一起在宮中**。
如果李端想要為楊光遠平反,至少在眼下時機和條件都不成熟,極有可能動搖到他在朝堂上的根基,以及江南百姓對於朝廷的認可。
這就是青峽之戰結束後,陸通向陸沉講述往事時,心情無比複雜的原因。
雖然他用一場籌劃四年的大火燒死了先帝和太子,為含冤赴死的楊光遠複仇成功,卻也給了那個昏庸皇帝一個很不錯的名聲。
可如果他不那樣做,先帝若是逃到江南,不定還會繼續禍害百姓。
最終陸通選擇了快意恩仇,現在來看很難斷定是好是壞。
姚崇自然不知道這些隱秘,呈現在他眼中的依舊是陸通那張既憤怒又無奈的麵龐,當即喟歎道:“我也覺得這個傳言匪夷所思,隻是陸賢弟應該知道,朝堂之上最忌諱這種牽扯到當年舊事的謠言。”
陸通雙眉微挑,悠然道:“所以方伯大人準備將草民下獄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