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秦鋒卻說楊鎬有苦衷,不能一味責備,難免引來眾人的側目,看向秦鋒的目光,又跟看村口的守村人一樣了,這貨不會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完全是個軍事白癡吧?
隻有總督—楊鶴神色不變,還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秦鋒,細細說來。”
“諾,世人皆道,薩爾滸之敗,乃是楊鎬剛愎自用、急於出兵導致的,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楊鎬為何急於出兵呢?
答案隻有四個字糧餉不足!
我大明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假,可是萬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間,我大明先後發起了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
三場大戰下來,兵馬、糧食、軍械消耗不計其數,銀子更是如海水一般花了出去,以至於國庫空虛、民生凋敝,軍費開支嚴重吃緊。
萬曆四十六年,朝廷準備出兵遼東,卻苦於軍餉不足,無奈之下,這才頒布了政令天下田畝,具加征白銀三厘五毫,共得賦銀二百餘萬兩,這才勉強湊齊了出征需要的軍餉。
可是諸位想過沒有,十四萬將士、四萬多匹軍馬,再加上後方幾十萬民夫,一天要消耗多少銀子?
二百多萬兩銀子,又能支撐多久呢?”
隨著秦鋒的講述,在場眾人的目光又發生了變化,這貨不是軍事白癡,反而考慮的非常全麵,而後默默的計算起來……
這種軍費開支的大賬,不是一般人能算明白的,但是總督—楊鶴恰好知道。
“萬曆四十六年,本督恰好在戶部任職,查看過軍費開支的賬冊,遼東苦寒之地,糧食出產有限,自用尚且不足,根本無法為十四萬大軍提供補給,隻能從內地運輸。
朝廷當時征調了幾十萬民夫,先將糧食從江南地區、通過大運河運到了山東,再陸運到登州,而後海運到遼東地區,供應大軍支用……因為路途過於遙遠了,每運輸一石糧食,就要消耗四兩白銀,十四萬將士,按個人月糧一石計算,一個月就是十四萬石糧食,需要耗銀六十四萬兩!”
“嘩!”
在場大都是廝殺漢,隻知道當兵吃糧,上陣殺敵,對於後勤供應的事情,卻是很少關心,也輪不到他們來關心。
如今聽了總督—楊鶴的解釋,不禁一陣大嘩,沒想到用兵遼東,開支如此之大,僅士兵們的口糧一項,一個月就要六十四萬兩銀子。
再加上軍馬、軍械各方麵的開支,又該是多少銀子,以大明朝當時的國力,又能支撐多久呢?
《孫子兵法》有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大軍出征,首先考慮的就是後勤糧草,糧草供應不上,大軍就會不戰自敗!
如果按照雷大鵬說的,先行整頓人馬,待到春暖花開之時,再步步為營、緩緩推行……隻怕還沒見到女真人的影子,十四萬大軍就因為糧草斷絕而不戰自潰了。
麵對這種情況,唯一的選擇就是不管不顧、速戰速決!
而楊鎬就是這樣做的,他力排眾議,不待大軍整頓完畢、不待天氣轉暖,就強行出征了,並采取了‘四路出兵、分進合擊’的計策。
唯有如此,才能從不同方向,一點點壓縮女真人的活動空間,逼迫女真人決戰,進而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可以說,在那種情況下,楊鎬的策略沒有錯。
隻是沒想到,努爾哈赤太狡猾了,女真八旗太厲害了,這才導致了明軍一方的慘敗,而慘敗的主要責任在大明朝廷、未能向前方提供充足糧餉,還一個勁兒的催促出兵、決戰。
這件事,其實皇帝和重臣們全都知道,隻是無法說破而已,至於前遼東經略—楊鎬,則成了這件事的替罪羔羊,不僅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還挨了無數的謾罵!
有點冤。
又不是太冤。
身為統帥,在有利的條件下打勝仗,不算本事,在不利的條件下打勝仗,那才是本事!
很顯然,楊鎬沒這種本事,沒有本事,又不肯退位讓賢,強行難行之事,這叫做沒有自知之明,故而死的不冤!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