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遭遇地震,是種什麼體驗?
鐘曼依稀記得,去年夏城地震頻繁發生的時候,偶爾會乘地鐵出行的她,還專門搜索類似的話題。
那時運氣不錯,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
但今天鐘曼終於有了切身體會,也可以作為親曆者,向其他人分享自家的經驗了。
其實真沒有太明顯的感覺,據說在地下隧道,低烈度地震橫波的剪切力不至於造成大的破壞。
當警告的倒計時歸零之際,她體會到的震動,差不多都淹沒在低速行駛的地鐵自身震動中。
期間,她好像聽到了一些“嗚嗚”的風聲,但不那麼確定,而且也很快消失不見。
饒是如此,地鐵車廂裡的哀歎聲仍是連綿不絕,慌當然是慌的,但還有很多的成分是沮喪。
對夏城居民來說,這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時隔大半年,那見了鬼的地震又回來了。
如果還是去年秋天的德性,可以想見,人們的生活又要給攪得亂七八糟,每天都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話說,又是芒種啊。”
鐘曼發現,這處夏城最西邊的衛星城,真讓地震給盯上了。去年就是受災最重,今年第一震,又發生在那兒。
其實也沒差,幾百公裡的距離,真要是碰上大地震,指不定哪兒更倒黴呢。
鐘曼歎了口氣。
這時候,身邊與她應該是同樣目的地的小姑娘,緊抱著應援牌,和同伴交流,已帶哭腔:
“天啊,弘基哥哥怎麼辦!”
你的弘基哥哥還在天上呢!
鐘曼隱蔽地翻了白眼。
她當然知道,那個小姑娘的意思是,接機行動是不是要被耽擱了。
其實她也有類似的擔憂,那位頂流的行程真要因為夏城地震而有變化,她這邊十幾個單子都要受影響,未來幾個月的生計,恐怕真要成問題了。
可目前而言,鐘曼更擔心地鐵低速運行還不夠,還要來一個地下隧道大撤退——這個念頭的發端,是因為去年她看到過類似的網上經驗吐槽。
不是夏城,而是一海之隔的阪城。
上班高峰期,遭遇高烈度地震,地鐵趴窩,幾千號人在長達十餘公裡的隧道內徒步行軍,那叫一個酸爽。
夏城不是阪城,現在也不是高峰期,可鐘曼手邊可是有著幾十公斤重的箱子傍身的,那是她的命。要是扔在這兒,簡直就是抄家滅門的噩夢!
她眯起眼睛,試圖看清地鐵車廂之外隧道的結構情況,卻隻能看到光怪陸離的倒影,完全不具備參考性。
這種形勢下,不管瑞雯的視頻多麼有話題性,她這位新晉路人粉,也沒有心情再複習了。
車廂裡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如此,更多的人開始翻看各類網絡新聞,查看地表的情況。
地麵上的情況看上去也很糟心,這一輪地震來的突然,而且上來就是大餐,烈度比去年秋天的時候要來的更強一些,很是造成了一些混亂。
除了正規媒體和網絡自媒體以外,很多夏城居民也在網絡上分享自己在地震時的遭遇,刷一刷朋友圈,類似的信息不勝枚舉。
還有一些人,說是聽到了晴天雷響,整個城市的窗戶都在震之類。明明很誇張,響應的還真不少。
相比之下,在地鐵上的經曆,簡直能算是波瀾不驚。
而這個時候,鐘曼也開始陸續接到父母親人的問候電話,朋友圈、各個群裡也開始互報平安。
開始還有所慰藉,多了就又心煩。尤其是回憶起去年秋天類似的情境,感覺更是糟糕。
就在這樣的煩亂心思裡,最要命的情況總算沒有發生。緩慢行駛的地鐵,花費了快一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安然駛入了所謂的“下一站”。
車門開啟,在乘務員和人工智能的雙重引領下,地鐵上的人員開始疏散,基本上還算秩序井然。
但很快,鐘曼就遇到了預估中的困難:
她必須麵對電梯停運的窘境,提著幾十公斤重的箱子,從上百米深的地下,經過幾近兩公裡的迂回,走到地麵上去。
平地裡箱子可以自動跟隨可爬樓梯它不會長腿啊!
看著以前從來沒有搭理過的傳統步行梯,鐘曼心裡滿是絕望。
與拖著行李的鐘曼不同,地鐵能夠成功到站,地震暫時也已經暫時告一段落,輕裝上陣的絕大多數人還是放鬆下來。
尤其是那些心懷崇高目標的年輕粉絲們,又開始嘰嘰喳喳的熱烈討論,如何修正路線,如何利用必然緊張的交通運力,把自己投送到近郊的航空港去。
當然,人隻要數量上去什麼,奇葩的事情都可能出現。在湧動的人流中,鐘曼就聽到有人這樣講:
“不愧是弘基哥哥,到夏城一次就天搖地動的”
周圍有瞬間的冷場。
有反應快的同伴伸手去捂她的嘴,還有人在喊“什麼啊”,有脾氣暴躁的,直接拿著應援牌拍了上去:
“你瘋了嗎,怎麼能講這種話,你是對家派過來的臭蟲吧!”
“是啊是啊,這是給人口實吧。”
“弘基哥哥會被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