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四月份,金像獎的餘波僅次於美伊戰爭的爆發。
相比於金像獎,董熹其實更關注三月末舉行的奧斯卡頒獎。
因為戰爭的緣故,反戰又成為奧斯卡的主旋律,歌舞片《芝加哥》的獲獎,讓董熹感到頗為的遺憾。
他更喜歡那部《鋼琴家》。
隻要遇上戰爭這些戰爭題材的影片基本沒戲,奧斯卡大叔會授予歌舞喜劇這些輕鬆的大家都喜歡看的影片。
沒辦法學院怕事是真的,完全沒有膽量頒給一部反戰題材的電影。
所以《英雄》這部反戰大作,沒有獲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而董熹關注奧斯卡也很正常,畢竟《壹十三》想要海外賣個好價錢,奧斯卡也算是比較明確的風向標。
而相比於奧斯卡,金像獎可是給足《英雄》麵子。
入圍多項提名,就讓內地觀眾期待不已。渴望像熹子影視去年那般,拿下諸多重量級獎項,最次也要拿個啥的最佳導演。
可惜表麵上豪取七獎,但實際上也就一個最佳攝影還湊合。
原本觀眾是不了解這些獎項的含金量,但備不住熹子影視方麵不懈的科普,讓大眾對其有了具體的概念。
再加上新畫麵影業方麵,對這次金像獎也甚是不滿,張衛平這個大嘴巴比董熹還能噴。
“金像獎就是一場作秀,拿不拿獎也不影響《英雄》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他肯定不爽,在他的認知裡,就應該票房大賣、橫掃獎項、口碑爆棚。
現在票房創造紀錄,口碑下滑到穀底,獎項方麵也被當成襯托。
還算張衛平有點腦子,沒有飄到跟觀眾對噴,所以隻能拿金像獎出氣。
說到最後,張衛平還不忘酸溜溜的表示:“我們沒有某些人那種人脈,能夠在金像獎上呼風喚雨。”
這某些人自然說的是董熹,不過雙方現階段是比較緩和的狀態。
老謀子最近忙著在鼓搗京城奧運宣傳片,董熹還真人出鏡幫忙。
畢竟他是國內為數不多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導演,這事算是為國爭光。
瞅瞅他的外號,就是“胖達~”,和鞏利的東方大牡丹相似。
兩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西方人對於東方男女的印象。
當然是天花板級彆的存在。
所以在老謀子的宣傳片裡,董熹和鞏利聯袂出演,為京城加油打氣。
這時期各種的奧運宣傳片都被提上日程,什麼會徽宣傳片、火炬宣傳片……
無一例外都是知名導演的作品,董熹也受邀拍攝這種宣傳片。
但被他給婉拒了,自己水平如何董熹心裡還是有逼數的。
他有時候挺羨慕老謀子的,或許劇本創作能力有些弱,但是攝影師出身對畫麵的掌控以及色彩搭配,真的十分適合拍這種宣傳片。
對方也在製作這種宣傳片的情況下,受到上麵的支持和肯定,形成獨特的江湖地位,這是董熹模仿不了的。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做為一名電影導演,或許拍攝主旋律電影,不失為一種很好提升格局的方式。
主旋律電影曾經是上世紀國內的主流,可以說影響了幾代觀眾。
什麼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
但是隨著電影市場化,主旋律電影開始變得不吃香,一味的說教反而容易引起新生代觀眾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