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熹在上戲的一番話,很快就透過媒體和互聯網傳播開來。
對此國內也是爭論不休,有人覺得他太過於自大,也有人舉雙手支持。
但沒有誰會覺得,董熹沒有這個資格去挑戰《泰坦尼克號》的統治地位。
如果硬是要在國內導演裡找出一個人來,掀翻這艘大船的話。
董熹會是頭號選手,雖然不是唯一的選擇,但比起二號選手老謀子來講,董熹更加的年輕、更加的沒有製約,最重要的是:
他足夠的強壯!
可以扛起國產電影的大旗,也能壓製一切牛鬼蛇神。
………
“《十三》在魔都齊天大聖影院的一周點映結束,好評如潮………”
“為了回饋觀眾,《十三》的出品公司決定擴大電影放映規模,在全國範圍內開啟……”
“著名學者盛讚《十三》……”
在魔都的七日點映後,熹子影視並沒有著急開啟全國公映,而是選擇繼續小規模上映。
因為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這時候全國公映有一定的風險,而且要放棄京城這個大票倉。
所以經過公司的討論,決定逐步的開放市場,穩健的推進。
主要是現在已經可以預見,形勢一片大好,京城已經連續多日沒有新增的患者,國內其他地區也差不多。
就算六月份不能全麵開放,七月份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逐步的開放市場,全國的主要城市會有一到兩間影院進行公映,這其中還有一間熹子院線旗下的電影院。
借助疫情的影響,上半年國內大麵積的影院倒閉,熹子影院則趁機招兵買馬,一舉從隻有不到十家電影院的小院線,成為如今覆蓋全國範圍的大型院線。
而且全部都是多廳影院,銀幕的數量更是超過+,大約占據現階段市場比例的二十分之一,名副其實的大院線。
不聲不響之間,韓彬和孫海平聯手發射了一顆大衛星。
憑借熹子院線的實力,電影前期小規模的公映完全可以做到。
但人最忌諱吃獨食,在市場一片蕭條,大家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吃獨食是會噎死的。
所以拉攏分化,以《十三》為籌碼,熹子院線也成功的站穩立場。
這波操作叫做:饑餓營銷。
口碑爆棚的國產大片,還隻是對公眾小規模上映,自帶流量。
月號,魔都對外上映的幾家影院,全都是人頭攢動。
全國範圍內都是這種盛況,仿佛疫情已經完全消失。
雖然是小規模的公映,但相比於一周前的點映,這次是需要觀眾買票的。
根據放映城市的不同,票價在~元之間,限定最低票價為元,這個價格一般是給超過人團體訂票的優惠。
也就是說低於這個票價,就需要影院自掏腰包去補差價。
基本上和去年《英雄》的票價持平,不算太貴但也不便宜。
不過《十三》的國內版本要比《英雄》多幾分鐘,也算是一個優勢。
沒有預售、場次有限、飽受期待、好評如潮……眾多的關鍵詞導致首輪公映,一票難求。
“兩張午夜場的《十三》!”
“抱歉,賣完了。”
“開什麼玩笑,分鐘就賣完了”
某影院售票點,售票員麵無表情的將“票已售竭,明日請早”的牌子掛了上去。
還在排隊的觀眾議論紛紛,體會了一把排隊兩小時,屁毛沒撈到的憤怒。
因為不接受預定,所以很多售票點的電影票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什麼玩意兒~”沒買到票的阿強很生氣,他原本今晚約阿珍看電影,信誓旦旦的表示可以買到票。
很早就來影院排隊,結果輪到他沒票了。
“靚仔,要不要票”正當阿強悶悶不樂時,一個打扮的賊眉鼠眼的男人靠近他低聲問道。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