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那麼洶湧,所有人都沒有猶豫,dung的一下就跳了進去……”眼圈微紅的男生,走出影院後,依舊略帶興奮的揮舞著拳頭。
“可那是特效啊。”女生小聲嘀咕著,有些不忍打斷男生的情緒。
男生可不管這些,越說越興奮,然後突然牽住女生的手,認真的看著她的眼睛說道:
“親愛的,我有一個想法。”
“啊”女生也局促的看著男生,期待著最浪漫的求婚。
“我想要qu……”男生深吸一口氣,仿佛下定決心:“去當兵!”
“我願…”女生的話停在嘴邊,一臉冷漠的抽出了自己的手。
“神經病啊!”
這並不是偶然事件,《驚濤駭浪》是董熹計劃裡的“征兵三部曲”第二部,第一部自然是《士兵突擊》。
至於第三部,還在計劃中,主要是候選作品太多,有些確定不下來。
相比於其他影院,首映式現場因為直播了國慶升旗,所以結束的慢一些。
不過氣氛依舊很熱烈,在電影結束後,老兵們甚至自發唱起了軍歌。
“這片子的前半部分稍顯寡淡,但後半部分的衝擊,又讓前半部分的溫馨瞬間升華。”
“我還是不能接受,主要演員竟然全犧牲了”
“這樣才真實,最受不了明明是災難片,主演一個不掛,還活蹦亂跳。”
“啊,我差點忘了,這是災難片!”
“用溫馨的手法反映普通人之間的生活,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寫照,所以在災難來臨前,就格外的殘酷。”
記者們也在竊竊私語,無論是各大電視台、各大門戶網站還是官媒的記者,都被邀請參加首映後的記者會。
造勢,自然是渠道越多越好。
不過主創人員在電影結束後,並沒有馬上來到發布廳,而是先跟在場的觀眾交流,畢竟能被邀請參加首映禮的,都是跟那場洪水息息相關的人。
“拍的很好,很用心!”一位老大爺拉著董熹的手激動的說道。
他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詞藻,無法從各種專業角度去解讀鏡頭的含義,注意不到伏筆與彩蛋,但是他們的喜歡也很純粹。
電影好看就是好看,能引起共鳴就是好電影。
送彆了觀眾,董熹領著主創人員來到發布會現場,雖然他不是導演,但以出品人的身份出席,依舊是發言人。
他首先感謝了一番現場來賓,然後就是簡單談談創作的思路。
“在為電影收集資料時,我翻閱了大量的報紙采訪,其中有幾段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當時為了防止洪水決堤,無數身穿救生衣的官兵用沙袋重築堤壩,又一個個跳進洪流裡,手牽手築起了一道抵擋洪流的人牆。
很多老百姓看到一個個前赴後繼的跳向江水的士兵,都哭喊著“房子我們不要了,你們不要再跳了”,可是我軍士兵無一人退縮,他們誓死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如果說萬裡長城是我們民族的象征,那麼軍人在危難時刻,鑄成的血肉長城則是我們不屈精神的具現化!”
關於電影本身,董熹不在過度的渲染,反而從創作背景入手。
當初主旋律並沒有限製類型,董熹之所以選擇年洪水,主要是國人剛經曆過一次疫情,需要一次提升士氣的力量。
而軍人是最容易被接受的群體,其他類似於科學家、政府官員或者青史留名的人物等,似乎離普通人生活太過遙遠。
而《驚濤駭浪》的主角們都是軍人,但同樣也是普通人,他們有父母、愛人、孩子,有夢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