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上演慘絕人寰的一幕,忽然一個矮墩墩的身影,炮彈般從斜刺裡衝出來,一把抱住了朱元璋的大腿,同時大喊道
“大哥快跑!”
聽到六弟的喊聲,太子如夢方醒,趕緊一個懶驢打滾,讓父皇的寶劍砍了個空,連滾帶爬就下了金台。
“你站住!”朱元璋一劍砍在台階上,這下怒氣更盛了。手提著寶劍就要追下金台。
“老六,你放開咱!”可他身上多了個累贅,哪能追得上太子。朱元璋隻好先揪著朱楨的脖子,想把他從身上拉扯下來。
楚王殿下終究年紀太小,朱元璋稍一發力,他就抱不住大腿了。
朱楨卻又死死抓著父皇的玉帶,就是不鬆手。
此時,又一條年輕而強壯的身影撲上來,緊緊抱住了老朱的腰。
這下徹底強人鎖男了。
“好哇,老四,你也要造反嗎?”朱元璋對已經長大的老四就沒那麼克製了,立即飽以老拳。
朱棣卻一聲不吭,任憑父皇如何捶打,就是不鬆手。
“你過來呀!”朱元璋見掙紮不開,隻好又朝數丈外的太子喝道“朕命令你過來,這是聖旨,你敢抗旨不遵嗎?”
“聖人雲,小杖受,大杖走。”朱標已經徹底清醒,斷然搖頭道“所以請恕兒臣不能從命,不然等父皇冷靜下來,一定會後悔的。”
他還貼心的提議道“倘若父皇把手裡的寶劍換成鞭子,哪怕換成棍子呢,兒臣也會乖乖上前受罰的。”
“是啊父皇,你不能砍大哥啊!”朱楨大聲提醒道“一劍下去,可沒處買後悔藥去!”
“恁要是換成鞭子,我們願意一起受罰!”朱棣也高聲道。
朱元璋三天三夜沒合眼,本來就虛的厲害,又讓倆兒子折騰的氣喘籲籲。公卿大臣們也紛紛擋在太子身前勸諫,終於稍稍壓住了他那股子邪火。
“這可是你們說的。”朱老板把寶劍往地上一丟,黑著臉道“把太子、燕王和楚王帶下去,等咱換鞭子收拾他們!”
“謝父皇恩典。”太子磕頭,乖乖的跟著侍衛親軍下去了。
朱棣也放開父皇,被帶了下去。
“俺可沒說想一起受罰啊,嗚嗚……”朱楨是被朱元璋硬扒拉下來的,然後哭著被天武將軍抱走的。
~~
待到三位殿下下去,奉天門外又恢複了肅靜。
但有些事,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比如讓皇子們為孫貴妃服喪這件事,教太子這一鬨,百官萬民都知道皇子們不願意了。
那朱元璋再強求也沒意思了。孝子服喪,本是為了表達至誠至孝,強逼著兒子披麻戴孝,還有幾分莊重可言?
而且朱元璋冷靜下來後,也是後悔不已,不管怎樣,自己都不該那麼對標兒啊。父子生出嫌隙怎麼辦?讓人誤以為太子要失寵了,又該怎麼辦?
所以再固執己見,實在太不劃算了。
於是朱元璋決定,還是給太子個麵子,各退一步,讓老五服喪一年,其餘皇子服緦三月。
這樣,下麵人就會明白,他朱老板還是很在乎太子的感受的。
但這樣一來,他自身的處境又尷尬了。
為了強行挽尊,朱老板表示自己並非為了孫貴妃一人,而是因為古禮已經不符合實際,需要進行改革。
他便命翰林學士宋濂等飽學宿儒,撰寫一本《孝慈錄》頒行天下,重新規定了大明子民的各種喪禮製度。
從此之後,子女不論為父為母,均須齊衰三年,所謂‘家有二斬’。
這對老百姓的影響相對較小,對讀書人就太大了。
丁三年父憂,再丁母憂三年,要是那種生母非正妻的,還得丁憂三年……不管是人生、學業,還是仕途,都變得斷斷續續,實在苦不堪言。
【注】本書情節基本上都是符合史實的,包括時間點也是能卡上的。且至少是同時從出自兩本史料記載,我才會采用。比如,朱元璋要砍朱標這段……明初的人物,朱元璋這樣的漢子,是不能用中晚明的邏輯來揣度的,望周知。
crpt;/crpt(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