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畢,內讚官唱:“行四拜禮。”
朱元璋便退後半步,在禦案前,對著父母的陵寢,緩緩行四拜叩頭之禮。
眾皇子和所有陪祭官也跟著行四拜叩頭禮。
起身後,內讚官唱:“奠帛。”
執事官便捧帛至禦案前,然後跪奉給朱元璋,朱元璋接帛獻於禦案。
內讚官唱:“行初獻禮。”
朱元璋又行叩拜禮,同時所有陪祭官也行叩拜禮。
內讚官唱:“讀祝。”
由讀祝官跪讀祝文,朱元璋及陪祭官都跪聽。
“維洪武八年孝子皇帝朱元璋,敢昭告於皇考仁祖淳皇帝聖靈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旁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
“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裡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裡人缺食,草木為糧。
“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凶荒。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
“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醴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居未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颺。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誌落魄而佒佯……”
聽到這兒,朱樉朱朱棣朱橚朱楨幾個,已經哭成了淚人。這些原是哥幾個早就耳熟能詳的事跡,但經過了這一年在鳳陽的風風雨雨,他們終於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父皇當年的艱難絕望,也明白了父皇為什麼要折騰他們。
尤其是老六,聽到‘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簡直快哭抽抽過去。沒要過飯的人,體會不到這裡的心酸啊……
“……思往昔之艱難,痛今朝之音容杳絕。三十二年罔極之恩,何從以報?謹獻牲醴於陵下,伏惟昭鑒。”
讀完祝文,內讚官唱:“俯、伏、興、平身。”
君臣皆行此大禮。
然後,再由太子行亞獻禮、韓國公行終獻禮。皆同初獻禮,但不奠帛、不讀祝。
三獻禮完畢。內讚官唱:“四拜。”
君臣又行四拜叩頭之禮。
拜畢。典儀官唱:“讀祝官捧祝、進帛。”
讀祝官捧祝,執事官捧帛,至禦案前燎爐焚燒,禮成。
~~
祭祀完畢後,禮部官員帶著七名陵戶,挑來了七擔取自陵區之外、土質潔淨、顏色純正的黃土。
朱元璋要給父母墳頭培土。
太常寺官員將護履跪獻給皇帝、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吳王和楚王。
所謂護履,就是一種特製的鞋。用黃布做成,輕便柔軟,走起路來輕巧無聲這樣,登方城,上寶頂時,不會驚擾長眠於地宮裡的祖先。
皇帝去鞋、除襪,穿上護履,挑起了土筐。
太子也穿上護履,挑起了土筐,跟在父皇後麵,緩緩而上。
然後是五位親王……
登上寶頂,到敷土處,朱元璋和兒子們舉筐將土倒在寶頂上,然後用手虔誠的拍實。
朱五四夫婦泉下有知的話,當是很欣慰的。
p.第一更。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