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船?”朱楨輕聲重複道。
“簡單說,就是朝廷出錢造船、還給本錢,招募商人出海經商,其貿易所的,七成歸國有,三成歸商人。”劉伯溫解釋道
“而且為了壟斷海貿之利,元廷還隻許官本船出洋經商,禁止私人出洋,違者抄家。”
“說白了,就是蒙古人看到漢人海商賺取驚人利潤,眼紅了。要下場吃獨食了。”朱楨明白了。“結果呢?”
“結果就像蒙古人插手的其它事情一樣,他們不出意外將海貿搞得一團糟。‘官本船’製度不足十年後,就不得已告終了。”劉伯溫歎了口氣道。
“那是為什麼呢?”老六問道。
“一是他們管理水平太差,各項費用激增;二是對上船的商人的壓榨太過;三是競爭不過私商。”劉伯溫便道。
“私商?就是走私海商麼?”
“沒錯。雖然元廷三令五申,禁止私人出海,為此還好幾次海禁。但以他們的海防之粗疏,官吏之貪鄙,是完全沒可能禁絕的。”劉基苦笑道
“而且原本的海商發現,做私商不必繳稅,也不用被強製低價賣出貨物,比原先多賺太多,於是乎一股腦的繞開市舶司,競相乾起了私商。所謂的‘海商集團’,就是在這個時候,逐漸形成的。”
“隨著海商集團日漸壯大,其獨占海貿利益的衝動和能力不斷增大,於是用各種手段將官本船排擠出了海外市場,這一點不難。”劉伯溫接著道
“後來元廷發現,市舶稅收枯竭,官本船也開始賠錢,終於取消了官本船,想要恢複原先的製度。但海商集團已經嘗到了走私的甜頭,交稅是不可能再交稅了。那時元朝已經立國數十載,皇帝大臣都退化成廢柴,哪有能力撥亂反正?
“元廷派出幾任市舶整頓大臣,都要麼被收買,要麼被暗殺,總之沒人能奈何海商集團。後來也就沒人敢再碰這個要命的爛攤子了。”
“嗯。”朱楨點點頭,這就解釋了元朝後期,市舶收入枯竭的原因。
“那到了本朝呢?”
“本朝,嗬嗬。那些海商站錯了隊,他們都支持張士誠,結果賭輸了。”劉伯溫神情複雜道
“張士誠敗後,一部分海商跟他的殘部退到海上,當起了海寇。還有一部分投降朝廷,被你父皇一股腦遷到中都去了。”
“現在海上情況複雜,倭寇、海盜、還有退到海上的海商、義軍,盤踞沿海島嶼,劫掠往來船隻。除了他們自己的走私船之外,正常出海的船隻,沒有一條能平安返航的。”劉伯溫道“所以本朝的市舶司同樣沒有收入。”
p肚子昨晚疼了一夜,今天一天沒怎麼吃東西,再也不喝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