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不管怎麼說,第一場獻俘大典,算是圓滿結束了。南京城的人們翹首以待,等著另一路西征軍凱旋,為他們舉行另一場盛大的獻俘典禮。
事實上,八月時,西征大軍便已經押送著俘獲的人口牲畜離開昆侖山,返回了河州。
原地休整了一個月後,鄧愈便按照朱元璋的旨意,命陝西鎮守宋晟,將吐蕃各部編戶齊民、分散安置,自己則率領大軍班師回朝。
這時,衛國公和西征軍深入昆侖,千裡追擊全殲吐蕃的壯舉,已經由朝廷邸報,傳遍了大江南北。
大明驅逐韃虜,恢複中華,讓漢人重新站起來,正是民族情緒最高漲的年代。
在這個‘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年代,從官方到百姓,都無比推崇遠征塞上、開疆拓土的英雄。尤其西征軍這種超越常人想象的壯舉,更是讓他們得到了瘋狂的追捧。
衛國公也一躍成為堪於魏國公齊名的大明雙璧之一!
回軍途中所經州縣,百姓無不壺漿簞食,以迎王師。地方官員也竭儘所能,招待凱旋的英雄。但讓他們略感失望的是,出麵與他們應酬的,都是副將軍沐英。
不是說沐英這位皇上義子級彆不夠,而是不能一睹征西將軍風采,總讓人感到遺憾。
當官員們表達這種遺憾時,沐英總是以將軍抱恙,不便見客為由推辭。
起先,大家都以為這是衛國公眼高於頂,不願與他們這些小角色應酬的借口,後來才知道,他是真的病了……
事實上,鄧愈在昆侖山時就病了。但為了不動搖軍心,他一直強撐著不讓軍醫診治,直到返回河州時,才一下子病倒了。
秦王和眾將想儘辦法給他延醫問藥,甚至奏請皇上八百裡加急送太醫過來,給主帥看病。
但大夫換了一堆,藥也吃了無數,衛國公的病就是不見起色,反而身體一天天虛弱下去。大軍離開河州前,他就徹底臥床不起了。
沐英等人本來商量著,留下人陪主帥在河州養病,或者把他送去西安修養。
但鄧愈自家人知自家事,堅決要求隨大軍一起返京。
將士們明白,這是主帥自知命不久矣,希望能葉落歸根了。
但此去京師三千裡,以鄧愈的狀況很難禁得起一路上的車馬顛簸。
於是將士們便做了一副十六人抬的大轎子,輪流抬著自己的主帥上路。
為了實現主帥的心願,他們曉行夜宿,一日不停,終於在一個月後,度過淮河,進入鳳陽府地界,回到了鄧愈的老家……
鄧愈也終於到了彌留之際。
~~
當晚,大軍在壽春縣境內停留時,他命奉旨前來照顧自己的兒子們,給自己好好擦洗一番。
堂堂國公,自有仆從無數,但鄧愈不希望給外人看到自己此時羸弱的樣子。
兒子們知道父親這是回光返照了,趕緊強忍著悲痛,命人送來熱水。再把房間燒熱,開始為鄧愈擦拭身體。
當他們為父親脫下厚厚的棉衣,以及內裡的中單,便被鄧愈那瘦骨嶙峋的樣子驚呆了。
記憶中,魁梧雄壯,肩上能跑馬的父親,此時瘦的隻剩一把骨頭,皮膚蒼白毫無彈性,骨頭與皮膚間的肌肉,就像消失了一樣。
哥幾個登時難過的眼淚直流,鄧鐸甚至忍不住哭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