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薦舉已經成了笑話,咱們再把學校這條路掐死,皇上就隻能指望科舉了。”陳潛夫沉聲對餘熂道:“不然誰來替他治理天下?”
“唉,真是荒謬,科舉乃為天子求賢計,光明正大的事情,為何到了本朝,卻如此艱難?”餘熂歎息道。
“沒辦法,當今天子對讀書人和儒教的成見,比山還高。但凡有法子,他就會改走法家的路子。所以這不隻是天下讀書人的前途問題,更關係到我儒教香火存續啊!”陳潛夫長歎一聲道:
“若非現狀如此,為何太史公都致仕了,還要大老遠的每年來京城給皇上拜壽?不就是放心不下此事?他老人家常對我等說,要是儒教的根基,毀在我們這些人手裡,那我們都是千古罪人,死後如何見孔孟?!”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說著他重重落子道:“所以我們彆無選擇,隻能以此血肉之軀,堵上皇帝麵前所有的岔路,讓他彆無選擇,隻能走我們的孔孟大道!我等責無旁貸啊,茂本!”
“是,老師。”餘熂趕忙欠身抱拳,然後開始盤算援兵道:“但這麼大的事情,應該儘可能的爭取支持。太子是太史公教出來的,應該也算我儒教的護法吧?”
“太子爺當然是支持儒教的,可彆看皇上讓他監國,但大政方針還攥在皇上手裡呢。”陳潛夫歎氣道。
“楚王呢?我們浙東是他的藩國,那些江南大戶也都以他馬首是瞻。”餘熂又問道:“能不能求他幫我們說說話?”
“不能。”陳潛夫搖頭道:“這件事上,楚王站在皇帝一邊。”
“這樣啊……”餘熂心一沉。
“唉,這件事確實很難,但再難也要勉為其難。”陳潛夫最後為他打氣道:“記住,整個士林,還有天下的人心,是站在我們這邊的!儒教必勝!”
“嗯。儒教必勝!”餘熂忙重重點頭。
~~
乾清殿。
朱楨看完監聽記錄,震驚的不要不要。
雖然記錄不可能那麼詳細,但已經足以勾勒出這幫讀書人的所圖所謀了……
“現在,知道咱為什麼一直留著胡惟庸了吧?”朱元璋很滿意他的表情,悠然問道。
“知道了。”朱楨點點頭道:“因為他不是讀書人。”
“對。”朱元璋點頭道:“現在已經是洪武十二年了,不是讀書人出身的文官越來越少了。就是有,也無法服眾,頂替不了他。”
“所以,要是再換個丞相,隻能用讀書人了?”朱楨輕聲問道。
“嗯。”朱元璋點點頭,一臉愁眉道:“可你看看他們,全都把咱當成敵人,咱怎麼能讓個敵人當丞相呢?那這些年的功夫,全都要被他毀掉了。”
“知道他們為啥這麼不爽咱麼?因為他們認為,自古都是‘君與士大夫共天下’,咱卻偏不跟他們共天下,他們當然不滿意了。”朱元璋冷聲道:
“現在你明白咱為什麼要力保宋訥了吧?”
“明白了。”朱楨點點頭道:“因為宋訥跟他們不是一路人,他是父皇用來跟讀書人對抗的主將。”
“沒錯,這大敵當前,咱怎麼乾臨陣換將的那種蠢事兒呢?”朱元璋頷首沉聲道。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