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時,明軍的高台也修好了。
明軍這款高台是由楚王殿下設計的,老六借鑒了後世的集裝箱堆,命人預先製作了一個個大小依次遞減的大方木箱。
安裝時先放最大的,然後在依次將木箱摞上去,最小的放到最上頭。這樣一個可以直接攀爬上去的高台便建成了。
老六這款雖然和元軍的工藝不同,但設計思想是一樣的。都是預製的部件,現場組裝,以提高安裝速度。
而且箱子都是空的,以方便搬運。一麵的箱板還可以裝卸,方便隨時填裝沙袋木樁,以保證高台不會被大風吹倒,被自重壓塌。
明軍射手爬上去之後,同樣可以卸掉板箱頂蓋,在箱子裡利用箱板的防護,與敵軍作戰。
說來也巧,雙方高度居然差不多……
這下隻顧著隔空互射,再也顧不上其他了。
對咬柱來說,這就達到目的了,他這才下令士兵攻城。
而且他還有其他招數——他又用毛竹和木樁做了簡易的投石機,簡單說就是以木樁為支點,以毛竹為杠杆。
在毛竹一梢安裝上繩索,用繩索拴住兜網似的彈袋,彈袋中可以裝上碎石,也可以裝上點著的火油彈、最後由數名體重較大的士兵,用全身力氣猛地壓下另一端,便可將彈藥拋出。
工藝和用料都十分簡單,現做現用,而且拋射力度也很可觀,打中了傷害著實不小。隻是這法子太廢竹子,再粗大的毛竹也經不住,幾竿下來就劈成篾條了,就得再換一根。
當然也沒什麼準頭可言,跟三哥的導彈一樣,每一下彈著點都不可預測。隻能打到哪算哪。
不過打得多了,還是有收獲的。十發總有一發可以落在城頭上,碎石飛濺,讓人躲無可躲。同樣能對守軍造成殺傷。
而且元軍還向城內拋射火油彈,試圖引發大火。
幸好開戰前,為了取房梁,楚王已經將靠近城牆的房頂都拆掉了。又按照沐英的吩咐,將那些堆積在房前屋後的稻草、秸稈,一部分集中到堡中央堆放,另一部分用不著的,便統統扔到壕溝裡去。
那晚壕溝裡點著的大火,就是燒的這些玩意兒。
朱楨還命人給家家戶戶水缸備滿水,再組織好滅火隊伍,準備好滅火的工具,哪裡起火就救哪裡。總算沒有讓元軍得逞。
雙方越打越激烈,直到天黑時元軍還沒有收兵的意思,明軍也隻好奉陪到底。
沐英知道對麵的元軍將領是要搞疲勞戰術。昨天和今天上午,都是三部的蠻夷土兵在作戰,元軍正規部隊都沒有出動,肯定是在養精蓄銳。
昨天晚上,元軍還不停地在堡外鼓噪,一是防止明軍下城偷襲,二是讓明軍保持高度緊張,消耗他們的精神。
如果守軍從昨天開始就高度緊張,到了今晚必然疲憊不堪,反應遲緩,他們就有可乘之機了。
然而沐英早就排好了班,各支部隊輪番上城,以車**戰應對疲勞戰術,讓城頭的守軍始終處於良好狀態。
元軍將領的如意算盤又落了空。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