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敵國正文卷第一零八七章最重要的說服武英殿外,錦衣衛林立,潭王朱梓親自率兵把守,不讓任何人窺伺。
殿內,朱老板徹底打開了話匣子,得意的笑道:
“嗬嗬,小子記住,萬世基業不是越大越好的,你得能管的過來,管了有好處才行。咱常想漢光武時,四夷競相請朝廷派官管轄,光武卻就是不許。”
“蓋是劉秀也起自微寒,知道許多弊病,所以不許他。這是光武識見高處。後來的君王便差多了。便如高麗,也都分為郡縣,設置官守……那破地方窮的飯都吃不上,朝廷收不上幾個稅,還得往裡頭貼錢賑濟,你說要它乾啥?”
“後頭也是那不才之人,恃倚朝廷威勢,做的不好,國力一衰,都激變了,結果白忙一場,還落了個丟失國土的罵名,真是何苦來哉?“朱元璋吐出一口濁氣,斷然道:
“所以咱打定主意,除了西北胡虜之外,其餘邊陲小國,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
“因為國家用兵,猶如醫生用藥。開了大堆的藥,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沒病就亂吃藥,那可要吃壞身體的!”
“治國也如此,國家不太平,用兵來勘定禍亂。等天下太平了,隻需整修甲兵,操練士卒,備作國防而已。斷不可學隋煬帝恃富逞強,好大喜功,惹是生非,自然會與彆國結仇。可勞師遠征,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很容易戰事不利。朝廷又得增兵,國庫空虛了又要加稅,這不恰恰招惹了禍亂嗎?”
“實在太勞民傷財了,絕對不能輕啟戰端。所以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啊!”
“哇塞,爹成老秀才了!”朱老板一番長篇大論,把朱楨聽得也是一愣一愣,沒想到老頭子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了。當年他可說不出這種話來。
“父皇每天早晚都要翰林講書,一日不輟。”太子笑著解釋道。
“還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呢。”朱楨趕忙奉上馬屁。
“你才知道?”朱老板愈發得意道:
“這就是為什麼咱會留著高麗、安南這些藩屬不動,又規定雲南三江之外不設流官,隻以夷製夷的原因。明白了麼,小子?”
“明白了,父皇。”朱楨一臉恍然,又狀若不解的問道:
“隻是父皇,既然‘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為什麼還要擔心,封在這些地方的功臣,有朝一日會尾大不掉呢?”
“呃……”朱元璋沒想到老六來了個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尋思片刻,點頭道:“倒也是。”
“再就是那雲南之地,與內地相去甚遠,民風彪悍、蠻夷遍地,土司林立,如果隻是派流官幾年一任的話,根本鎮不住他們,自然也無從樹立朝廷的絕對權威——將來一旦有蠻族強人橫空出世,根基淺薄的流官根本無法抗衡,雲南必然大亂!”
“嗯……“朱元璋點點頭,以他的見識,當然明白老六所言非虛。其實他封老六為滇王,派其去就藩雲南,正是基於此等考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