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當然知道這種玩笑開不得了。”朱元璋沉聲道:“這是咱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父皇,兒臣還沒準備好……”太子神慌意亂道。
“你都四十好幾的人了,太子也當了三十年,實在太久了,該轉正了。”朱元璋卻堅決道。
“父皇龍體康健,精神矍鑠,實在沒必要垂拱太上啊!”朱標自然不能答應。
“爹下個月十八就滿七十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大臣七十尚且能致仕乞骸骨,你就忍心讓咱繼續操勞?”朱元璋道:“那也太不孝了吧。”
“國政可以都交給兒臣,父皇隻需要繼續掌好舵即可,這樣兒臣心裡踏實,父皇也不會操勞。”太子苦勸道。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朱元璋站起身來,按住太子的肩膀道:“伱監國攝政多年,還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嗎?該到了你接班的時候了,讓爹過幾天無事一身輕的日子吧。”
“爹……”太子還要再勸,朱元璋卻斬釘截鐵道:
“不要再說了,就這麼定了!下個月你弟弟們都回來賀壽,咱會當麵告訴他們,也讓大夥有個準備。明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的元旦,咱就正式昭告天下,禪讓!”
“是,父皇……”太子知道父皇心意已決,隻好低聲應下。
四年前母後去世,父皇便消沉了許多,這幾年一直深居簡出,國政也全都交給他處理。現在父皇決意禪位,顯然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反對無效,隻能遵旨。
~~
九月,在全國各地就藩的親王們,便拖家帶口紛紛返回南京。因為本月十八日,便是朱老板的七十大壽。七十整壽放在老百姓家裡,也是了不得的大日子。大明開國皇帝的七十大壽,自然要舉國同慶,兒孫畢至了。
初七,老二十韓王鬆自高麗,老十一蜀王椿自九州,結伴乘船返回了金陵。
初九,老十四肅王楧自陝西,老十六慶王栴自銀川而歸。
十一日,老十七寧王權自大寧,老十八岷王楩自大同,老十九穀王橞自宣府而歸。
十三日,老十五遼王植自遼西,老二十一沈王模自沈陽而歸。
十五日,老六楚海滇王楨自雲南,老二秦王樉自蘇門答臘,老三晉王棡自爪哇,老四燕王棣自呂宋,老十二湘王柏自安南,老十三代王桂自婆羅洲,結伴乘船抵達了金陵。
至此朱老板所有就藩的兒子,全都回來了。
十五日當晚,朱元璋在乾清宮中擺宴給兒子們接風洗塵。看著相攜走進殿來的十幾條昂藏大漢,或是威武,或是沉穩,或是激動,朱元璋欣慰地眼圈通紅。
心說要是秀英還活著該多好……
“兒臣拜見父皇,祝父皇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兒子們一起給父皇磕頭。
“好好,都起來都起來。”朱元璋高興地抬抬手,對兒子們道:“你們為國戍邊,都辛苦了。”
“謝父皇,兒臣不辛苦。”一眾皇子謝恩起身,按次序分坐兩桌。
朱老板便吩咐開席。待兒子們向他敬酒三杯後,朱元璋就擱下酒杯,正色道:“先跟你們說個正事,不然待會喝醉了就沒法說了。”
“是。”諸位殿下趕緊擱下筷子,正襟危坐。
隻聽朱元璋沉聲道:“咱已經跟你們大哥商量好了,把皇位禪讓給他,明年元旦就正式禪位!”
“啥?”諸位親王先是一陣錯愕,沒想到父皇會主動禪位。但旋即又覺得理所當然,這些年整個國家都是大哥在操持,父皇禪位也是讓大哥名正言順啊。
“老六,你是大宗正,你怎麼看?”朱元璋問向諸王之首。
“兒臣不敢置喙。”朱楨已經三十六歲,坐在那裡沉穩如山,聞言忙起身道:“父皇的決定兒臣自然無條件服從。大哥日後繼承大統,兒臣自然也是無條件服從。”
“嗯。”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又問秦王道:“老二,你年紀最大,你怎麼看?”
“俺,俺也一樣。”朱樉忙甕聲甕氣道。他正在蘇門答臘島厲兵秣馬,準備出兵征服天竺,對國內的事情根本不感興趣。何況大哥當不當皇帝有什麼區彆?大明不早就是他說了算嗎?
“老三老四你們倆呢?”朱元璋又看向晉王和燕王。
“兒臣堅決服從父皇的旨意,堅決擁護大哥!”朱棡和朱棣忙競相表態。這倆貨剛剛把爪哇和呂宋的土著收拾服帖了,正心急火燎的準備進軍澳洲呢。
市舶司早已探明整個南洋的地圖,知道在南洋之南,有一片條件遠超南洋各島的大陸。老六將其命名為澳洲。
老三老四都想搶在對方之前打下澳洲,作為自家的百世之基。之前的安南、婆羅洲、爪哇呂宋,他倆都沒看上,打下來收拾利索,就丟給弟弟們安家了。他們(www.101novel.com)